首页> 中文学位 >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特异性研究
【6h】

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特异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绪论

1.1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概念

1.2生物超微弱发光的历史及研究现状

1.3生物超微弱发光的机理

1.3.1“代谢发光”机制

1.3.2“相干辐射”机制

1.4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衰减参数1/P

1.5植物叶片衰老的特征和机理

第2章实验装置和测量方法

2.1生物超微弱发光测量仪

2.2超微弱发光的测量方法

2.2.1自身发光曲线测定

2.2.2延迟发光曲线测定

第3章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特异性

3.1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延迟发光曲线测定

3.2同一叶片不同部位延迟发光的差异

3.2.1实验方法

3.2.2实验现象

3.3第一组对比实验

3.3.1实验方法

3.3.2实验现象

3.4第二组对比实验

3.4.1实验方法

3.4.2实验现象

3.5讨论

第4章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特异性与衰老的关系

4.1实验材料和方法

4.1.1实验材料

4.1.2自身发光强度的测定

4.1.3延迟发光曲线的测定

4.1.4实验方法

4.2实验结果与分析

4.2.1叶片自身发光强度随叶位的变化曲线

4.2.2幼龄-成熟-衰老叶片延迟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

4.2.3不同实验方法中,叶片延迟发光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2.4同一叶片的被光照区域与被测区域对换,延迟发光曲线衰减图

4.2.5不同实验方法中,叶片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的变化

4.3讨论

第5章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光谱特性

5.1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实验材料

5.1.2延迟发光曲线的测定

5.2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叶片的延迟发光随波长的强度变化

5.2.2各特定波长下叶片延迟发光随时间的变化

5.2.3各特定波长下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随波长的变化

5.3讨论

第6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超微弱发光测量系统,以口红吊兰和绿宝石喜林芋叶片为样品,对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一种新特性:生物光子在生物组织中的传递行为,以及这种行为与植物叶片衰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新现象的发现及其在生物光子学上的意义:在以往生物样品的延迟发光实验中,测量区域同时也是光照区域。无论是平行于叶脉还是垂直于叶脉分割叶片,同一叶片的整体与被分割的部分延迟发光规律和相互作用是相同的。在本文实验中,把叶片分为两个不同区域,一部分(A区域)被遮盖不能接受外界的光照,而另一部分(B区域)不做任何处理,光照B区域,测量A区域的延迟发光。结果发现:在外部条件一致时,整体叶片延迟发光曲线与局部叶片延迟发光出现了偏离;而且无论是只切断叶脉还是只保留叶脉(叶片其它部分保持连结),二者的延迟发光曲线均不相同,这说明叶片内部可能存在一个生物光场,光照后叶片中生物光子的传递并不依赖于叶脉或是叶肉组织等,可能存在其独特的通道;叶片的被光照区域(B区域)与被测区域(A区域)互相对换,结果表明:其延迟发光曲线衰减趋势一致,即生物光子的传递不具有方向性。
   2.生物光子传递行为与叶片衰老关系的研究:对植物叶片在自然衰老过程中生物光子传递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衰老过程中,随叶龄增加,其自身发光强度先增加后减小;没有生物光子传递的叶片整体的延迟发光强度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再降低,生物光子传递后叶片的延迟发光强度变化规律是先降低再升高;生物光子传递前后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的夹角先增大再减小。
   3.植物叶片延迟发光的光谱特性研究:对绿宝石喜林芋成熟叶片在特定波长下的延迟发光特性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得到在400nm——640nm波长范围内其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随波长变化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叶片在各个特定波长下“1/P光谱”特性不同;植物叶片延迟发光主要集中在大于500nm的长波波段,在这个波段内延迟发光强度最大;衰减参数1/P随波长的增加而上升,当波长大于500nm时,衰减参数1/P相对稳定,在这个波段条件下衰减参数1/P最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