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唐末五代入辽汉人群体研究
【6h】

唐末五代入辽汉人群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唐末五代时期中原与契丹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发展概况

二、唐末五代时期契丹的发展形势

三、此时期中原地区与契丹的关系

第二章唐末五代各朝入辽汉人探析

一、唐末时期进入契丹的汉人

二,后梁、后唐时期进入契丹的汉人

三、后晋时期入辽的汉人

四、后汉及后周时期的入辽汉人

第三章唐末五代汉人入辽主要途径

一、被掳入辽

二、在战争中迫降入辽

三、主动叛降契丹辽朝与逃奔的汉人

四、出使契丹辽朝后而被扣留的汉人

五、后晋时期被纳入辽版图的幽云汉人

第四章唐末五代时期汉人入辽思想的转变过程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华夷”观

二、隋唐时期的“华夷”砚

三、唐末五代(辽朝早期)入辽汉人思想转化

四、唐末五代时期之后的“华夷”观

第五章唐末五代入辽汉人对契丹建国及发展的影响

一、唐末五代入辽汉人对契丹政治方面的影响

二、入辽汉人对契丹经济方面的影响

三、入辽汉人对契丹军事方面的影响

四、入辽汉人对契丹文化方面的影响

五、入辽汉人对契丹其他方面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自北魏时期开始,契丹便与中原王朝有了较为频繁的接触和密切的联系。在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尽管契丹与中原王朝之间多次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双方间的贸易、友好往来仍是主流。至唐末五代之际,一方面由于中原地区处于藩镇割据、割据政权混战的局面中,内部力量不断被削弱;另一方面北方大漠草原自回鹘汗国崩溃后,草原部族林立,“群龙无首”,使得地处塞外辽西地区的契丹乘机而起,通过一系列的征伐战争,称霸草原,并不断南下,冲击和蚕食中原地区,掳掠了大量的人口和财物,给临近的中原地区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契丹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日益紧密,双方的了解与沟通更加深入。在这种形势下,大量中原汉人,包括为数甚多的中原士大夫,出于各种原因纷纷进入契丹境内,他们入辽后为契丹辽朝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进一步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唐末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的五代时期的入辽汉人中,入辽的途径各不相同,主要有:一是在契丹南下掳掠过程中被强迫迁入辽境的。二是在契丹与中原王朝的交锋过程中被迫投降的;三是主动向契丹示好,叛降与逃奔至契丹辽朝的:四是在出伎契丹辽朝后被强行扣留的;五是后晋初期幽云十六州地区被割让给契丹后,自然被划归契丹辽朝统治的。
   然而,初始迁入辽境的众多汉人,并非从内心将契丹辽朝视为自己心目中的“正统王朝”,他们仍然“心怀旧主”,期望有朝一日重返中原,回归故里。因此,在这些汉人头脑中“华夷”思想经历了一个十分艰难的转变过程,而促成这种转变的一方面是仍因战乱和暴政而不断衰落的中原王朝;另一方面则是为安抚入辽汉人,契丹族统治者采取了各种重用汉人的措施后而不断强盛的契丹王朝。面对这种此消彼长的形势,入辽汉人逐渐从内心深处卸下了沉重的“华夷”思想包袱,进而一心助辽、仕辽,视辽为正统,并延及后世,促进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北迁入辽的汉人对契丹辽朝的强盛做出了诸多贡献。在政治方面,北迁汉人帮助契丹族统治者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辽朝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南”面官制,同时辅助契丹辽朝完善了各项法律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其统治;在经济方面,北迁汉人为促进契丹辽朝在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军事方面,很多入辽汉人将领帮助契丹军队提高战斗力,丰富作战工具与战术,为契凡军队日后的不断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文化方面,由于汉人大量北迁进入辽境,提高了契丹人的文化水平,从而形成了“番汉”整合的契丹——辽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