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
【6h】

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宋代人地关系的典型地区之一——地少人多的福建地区

第三章宋代人地关系的典型地区之二——地旷人稀的两广地区

第四章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

第五章人地关系的整体、长时段观察比较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人地矛盾、特别是人多地少问题,是现代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而在宋代,这类问题在局部地区也已经凸显。福建地区因政治安定,社会经济状况良好,从北宋中后期开始呈现地狭人稠状态。整个宋代,福建的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山多田少的自然条件使可耕地面积严重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 亩多,成为宋代最严重、最典型的地狭人稠地区,人地矛盾异常尖锐。紧张的人地关系迫使人们通过开垦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向外迁移、经营工商、发展教育和佛教事业、杀婴溺婴等方式进行调节,求得生存空间,从而对当地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两广地区因地处偏远,环境恶劣,开发较晚。到了宋代,由于战乱和人口压力等原因,中原及其两广周边地区的人口开始大批迁往此地,进入了大开发时代。但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荒蛮落后,造成开发基础非常薄弱,仍呈现出一片地广人稀、发展落后的局面,直到明清,这种状态才得到了彻底改善。在宋代其它地区大都已得到开发,甚至有些地区出现人多地少矛盾时,两广地区仍以落后、荒蛮、空旷的面貌示人,成为全国典型的地广人稀区。
   福建因地少人多,粮食生产不足,而相邻的两广因地旷人稀,粮食消费量低,大量余粮从海路输往福建。通过对这两地粮食生产与流通情况的考察,发现形成人地关系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自然条件、土地制度和国家政策造成的,而不同的人地关系又对经济发展、文化风俗、土地制度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整体上去观察宋代人地关系状况和纵向观察古今人地关系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解决人地矛盾,一靠政府、二靠民众,关键是依靠科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