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RDA的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分析
【6h】

基于RDA的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 章 绪 论

1.1 白洋淀湿地概况

1.2 浮游植物概论

1.3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 2 章 研究方法

2.1 监测点设置

2.2 测定内容

2.3 测定方法

2.4 数据处理

第 3 章 白洋淀理化因子的时空变化

3.1 水温

3.2 pH 值

3.3 溶解氧

3.4 透明度

3.5 高锰酸钾指数

3.6 五日生化需氧量

3.7 总磷

3.8 总氮

3.9 氨氮

第 4 章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 RDA 分析

4.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季节变化

4.2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 RDA 分析

第 5 章 讨论与结论

5.1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特征

5.2 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 RDA 分析

5.3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对白洋淀水体浮游植物进行8次采样,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以期了解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探讨影响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为白洋淀水体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基础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白洋淀水体理化因子随季节变化的时空异质性较明显,各监测点的污染类型和污染程度不同,主要为氮磷污染和有机污染,采蒲台的污染程度最轻,王家寨的有机污染程度较高,南刘庄的氮磷污染程度较严重,其它各监测点也受到一定的氮磷污染和有机污染。
  2、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209种(属)。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种类最多,为76种(属),占藻类种数的36.4%;硅藻门(Bacillariophyta)42种(属),占藻类种数的20.1%;蓝藻门(Cyanophyta)35种(属),占藻类种数的16.7%;裸藻门(Euglenophyta)32种,占藻类种数的15.3%;隐藻门(Cryptophyta)8种,占藻类种数的3.8%;甲藻门(Pyrrophyta)8种,占藻类种数的3.8%;金藻门(Chrysophyta)5种,占藻类种数的2.4%;黄藻门(Xanthophyta)3种,占藻类种数的1.4%。白洋淀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上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数量组成上以蓝藻、绿藻和隐藻为主。蓝藻门中以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微囊藻(Microcystis sp.)为优势种;绿藻门中小球藻(Chlorella sp.)、蹄形藻(Kirchneriella sp.)、栅藻(Scenedesmus sp.)和十字藻(Crucigenia sp.)占优势;隐藻门的主要优势种类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啮噬隐藻(Cryptomonas erosa)。2010年白洋淀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7509.38×104 ind./L;2011年浮游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5750.00×104 ind./L。
  3、运用冗余分析(RDA)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动态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水温和氮磷营养盐是影响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冬季,透明度也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绿藻能耐受较高的氮磷营养盐浓度,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中绿藻的密度较高。蓝藻和隐藻对高浓度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污染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硅藻则与之相反。
  白洋淀水体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富营养化严重,浮游植物密度较高。本次调查对白洋淀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研究,并采用冗余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白洋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白洋淀的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结合本次调查的研究结果,白洋淀的保护和治理提出以下建议:1遏制外源污染;2控制内源污染;3正确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