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6h】

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 1 章 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应用解剖研究

1.1 序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 论

第 2 章 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2.1 序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 3 章 综 述

3.1 经皮肾镜通道的选择

3.2 不同体位的肋上通道 PCNL

3.3 无管化肋上通道 PCNL

3.4 肋上通道 PCNL 并发症

3.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对肾的解剖以及肾周解剖关系的回顾并于成人尸体上模拟手术入路,寻找肋上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的最佳穿刺点及穿刺角度,更好的指导临床上肋上通道PCNL肾通道成功的建立,促进临床手术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探讨在解剖学的指导下的肋上通道PCNL的优势。
  方法:1.解剖成人尸体标本10例,完成肾周层次解剖,观察肾与膈肌、肝脏、脾脏的关系,以及肾脏血管分布,模拟术中B超引导下肋上肾通道的建立,确定最佳肋上通道穿刺点范围及穿刺角度。2.将河大附属医院泌尿外2010.10-2011.10符合入选标准的肾结石患者152例,实验组70例应用肋上通道PCNL,对照组82例应用十二肋下通道PCNL,比较两组肾通道成功建立的时间(自肾穿刺至成功找到结石)、手术时间、肾通道的长度(皮肤至目标肾盏的距离)、清石率、以及并发症。收集数据用SPSS16.0统计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值<0.05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解剖部分10例成人尸体标本,于肋上建立经皮肾通道的的穿刺点距离后正中线左侧为7.9cm(5.7-9.0cm),右侧为8.0cm(5.3-9.6cm);穿刺角度(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左侧为43.2°(30-57°),右侧为41.6°(35-60°)。左右两侧的穿刺点范围及角度无统计学意义。2.临床部分152例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无穿刺失败,无改开放手术。实验组肾通道建立时间为6-20min(10.2±3.2min)、手术时间为45-115min(58.6±7.3min)、肾通道的长度为6.5-12.5cm(8.3±1.6cm),一期手术清石率为92.9%(65/70),其中2例患者出现液气胸,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无需胸腔闭式一流,2例患者术中给予输血2单位,1例患者术后发热,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对照组肾通道建立时间为5-23min(10.3±3.4min)、手术时间为56-120min(79.6±14.5min)、肾通道的长度为7.5-14cm(10.2±2.5cm),一期手术清石率为82.5%(66/82),其中3例患者术中给予输血2单位,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1例患者出现肾周脓肿,1例患者术中输尿管连接部粘膜撕裂。两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清石率以及肾通道的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通道建立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肋上通道PCNL穿刺点选择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的区域,紧贴12肋上缘中外1/3之外的位置即可最大限度的避免穿透胸膜,且穿刺针与脊柱垂直且与手术台存在一个较为安全的角度可直接刺入肾脏无血管区。2.肋上通道PCNL能以最直接、最短的距离建立肾通道,手术时间短、清石率高。3.肋上通道与肋下通道PCNL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