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
【6h】

论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第1章 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成因

1.1保定作家群形成

1.2保定作家群作品被改编原因

1.2.1燕赵大地上的文化积淀

1.2.2共鸣时代下催生的革命文艺

1.3新时代、新变革

1.3.1时代变革带来了文艺的变革

1.3.2新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制度

1.3.3新中国电影工业格局的转变

第2章 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主体的影响

2.1共鸣时代下的小说改编

2.2守候与再创作,编剧身份的续写

2.2.1小说改编的复杂性

2.2.2从小说到电影,一次成功的探索

2.3传承与超越,小说文本的变奏

2.3.1壮丽史诗《红旗谱》

2.3.2众志成城谱写史诗巨作

2.4创作主体的同一性

第3章 保定作家对“十七年”电影文本的影响

3.1小说叙事的浪漫追寻

3.2战争叙事中的英雄群像

3.3多元化的类型表现形式

3.3.1史诗风格影片《新儿女英雄传》《红旗谱》

3.3.2谍战片《野火春风斗古城》

3.3.3儿童片《小兵张嘎》

3.3.4纪实故事片《狼牙山五壮士》

第4章 保定作家群对新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

4.1抒情正剧的叙事样式

4.2崇高壮美的价值观

4.2.1善与美

4.2.2政治化的选择性抒写

4.2.3文艺工作者的人文追求

4.3雄浑激昂的美学风格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影视艺术自诞生起就积极汲取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在艺术中具有特殊地位的文学(尤其指小说),由于其叙事逻辑和情感表达天生与影视关系密切,因此研究文学和影视的关系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课题。若探究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其研究角度很是多元化,本文则选取了“十七年”电影作为研究对象,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尤其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保定作家群第一代作品的改编对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保定作家群作品改编为例,从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入手,探究其中的个中奥妙。
  本文在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在观看“十七年”时期由保定作家群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等方法,论述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第一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的影响成因,首先概述保定作家群,然后分析保定作家群被改编的原因,以及新时代下的新变革;第二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创作主体的影响,在这一章里主要论述保定作家群介入电影创作的方式所带来的影响以及保定作家群与“十七年”电影创作主体的同一性,比如徐光耀、邢野等就以编剧身份直接参与了小说电影化的创作,而梁斌等虽然不是电影编剧,但也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第三章保定作家群对“十七年”电影文本的影响,从叙事素材、人物塑造、题材类型三个方面进行文本分析;第四章保定作家群对新中国电影美学风格的影响,概括了“十七年”电影的三个特征:抒情正剧的叙事样式、崇高壮美的价值观、雄浑激昂的美学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