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宋朝官员丁忧制度研究
【6h】

宋朝官员丁忧制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及选题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丁忧制度的由来及演进

第一节 两汉时期丁忧制度的创立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丁忧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丁忧制度

第二章 宋朝官员丁忧制度(上)

第一节 官员丁忧去官守制的丧服范围

第二节 丁忧离职之规定

第三节 丁忧守丧官员的待遇

第三章 宋朝官员丁忧制度(下)

第一节 守制官员的生活

第二节 丁忧守制官员复职之规定

第三节 宋朝官员的夺情起复制度

第四章 宋朝官员丁忧执行情况

第一节 太祖至真宗朝官员丁忧情况

第二节 仁宗至哲宗朝官员丁忧情况

第三节 徽宗至高宗朝官员丁忧情况

第四节 孝宗至理宗朝官员丁忧情况

第五章 宋朝丁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官员的“匿丧”与“营求起复”行为

第二节 宋神宗朝的李定“匿丧”事件

第三节 宋理宗朝的史嵩之起复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古代中国,人们遇到直系尊亲死亡时,需要居家守丧,并要遵守居丧礼仪,不婚嫁、不赴宴、不应考等。而在政府为官者,在亲丧时要归乡守制,称为“丁忧”或“丁艰”,并有内、外之分,遇母丧称为“丁内艰”;遇父丧称为“丁外艰”。《礼记》记载:“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一个人尽孝不仅要做到身前侍奉父母,更重要的是父母死后要为父母守丧。守丧尽孝行为日益为中国古代社会所重视。官员作为社会的精英存在,自视为或被视为百姓的表率,应更加重视孝道,因此,中国古代社会更加重视官僚阶层的守丧行为,为此创制了丁忧制度,并且这一制度不断的完善,到宋朝丁忧制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宋朝“以孝治国”,注重培养官员士大夫的忠孝之风,官员丁忧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完善,争取使官员的持服以名教伦理与现实的政治需要实现统一。丁忧制度的实施是确保和维护政治控制的正当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宋朝统治者将之纳入礼、令、律范围,对官员丁忧的审批程序、对不按规定丁忧者的处罚、丁忧官员的物质待遇和行为规范,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力图实施朝廷对丧服的全面控制。宋朝通过丁忧制度控制官员守丧,并将其作为控制和牵制官员的重要手段。但出于现实需要(尤其是战时对武官的需要),以及权势人物和党派斗争的影响,宋朝的丁忧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主要表现为对丁忧官员的夺情起复。也有个别官员贪图权位、俸禄,不惜匿丧或营求起复,但随着宋朝忠孝伦理观念的强化和丁忧制度的不断发展,官员的“匿丧”行为,甚至夺情起复行为都受到士大夫的抨击,而且有时会引发政治斗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