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物素化胆甾醇基普鲁兰糖的合成设计及作为药物纳米载体初步安全性评价
【6h】

生物素化胆甾醇基普鲁兰糖的合成设计及作为药物纳米载体初步安全性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普鲁兰糖简介

1.2 胆甾醇基普鲁兰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在纳米载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1.3 生物素及其作为靶向配体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设计思路

第2章 生物素化胆甾醇基普鲁兰糖(Bio-CHSP)材料合成、表征及其自聚集纳米粒的制备

2.1 引言

2.2 试剂及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载药Bio-CHSP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

3.1 引言

3.2 试剂及仪器

3.2.2 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Bio-CHSP纳米粒小鼠体内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4.1 引言

4.2 试剂及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5 结论

论文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胆甾醇基普鲁兰糖具有两亲性,能在水中自聚集成纳米粒,可用作抗肿瘤药物的纳米载体,达到被动靶向肿瘤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抗瘤药物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在胆甾醇基普鲁兰糖材料上连接生物素靶头,设计合成主动靶向的纳米载体材料,对合成新型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初步评价生物素化胆甾醇基普鲁兰糖的生物安全性。主要内容如下:
  通过酯化反应在胆甾醇基普鲁兰糖(C HSP)多糖分子链游离羟基上接枝生物素分子,获得两亲性质的生物素化胆甾醇基普鲁兰糖(Bio-CHS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傅里叶红外(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合成材料的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经1H-NMR测定,合成生物素的取代度分别为38.9、29.2和20.1的三种Bio-CHSP材料,即Bio-CHSP-38.9、Bio-CHSP-29.2和Bio-CHSP-20.1。Bio-CHSP材料能在水中自聚集为100-180 nm球形纳米粒,稳态荧光探针法测定其临界聚集浓度(ca c),cac值随Bio-CHSP材料生物素取代度的增大而减小且Bio-CHSP材料自聚集纳米粒粒径随着生物素取代度增大而减小。
  以米托蒽醌(MTO)为模型药物,采用透析法制备Bio-CHSP材料载药纳米粒。载药纳米粒的粒径随Bio-CHSP材料的生物素取代度增大而减小;当Bio-CHSP材料的生物素取代度一定,投药药载比不会显著影响载药纳米粒的粒径变化,但载药量随载体量加大而增大,包封率却减小。考察负载MTO的Bio-CHSP-29.2纳米粒在不同pH缓冲液的释放行为,随着pH值降低,M TO释放明显加快;相比10 h释放90%以上的游离药物,载药纳米粒呈双相释放行为,显示出一定的缓释性。
  为初步考察Bio-CHSP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将Bio-CHSP纳米粒溶液(200 mg/k g)通过尾静脉注射到昆明种小鼠体内,通过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小鼠生命体征,如体重、食量及小鼠主要脏器的病理切片观察与对比,未见显著差异,故新合成的Bio-CHSP材料具备初步的生物安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