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问题研究——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相关报道为样本
【6h】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问题研究——以《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相关报道为样本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和研究现状

1.3.1留守儿童概念

1.3.2 留守儿童规模

1.3.3 留守儿童结构与分布

1.3.4 留守儿童的研究现状

1.4 样本选取及研究方法

1.4.1 样本选取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内容分析

2.1农村留守儿童报道数量及时间走势统计

2.1.1《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留守儿童报道数量统计

2.1.2 《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留守儿童报道年份分布及走势

2.1.3 《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留守儿童报道月份分布

2.2 留守儿童报道体裁中消息比例最大

2.3 留守儿童报道以中短篇幅居多

2.4 媒体报道留守儿童更侧重社会关怀类新闻

2.5 媒体报道留守儿童时大多持中性观点

第3章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问题分析

3.1 留守儿童报道内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3.1.1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模式化

3.1.2 新闻评论数量少,力度不够

3.1.3 长篇报道没有深度,缺少严密的新闻策划

3.1.4 社会关怀类报道太多,留守生活报道不足

3.2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去责任化缺乏问题意识

3.2.1 重正面宣传,轻批评报道

3.2.2 新闻报道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反应问题实质

3.2.3 新闻报道流露太多商业色彩,掩盖公益行为

第4章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对策

4.1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4.1.1 媒体对经济效益的考量

4.1.2 媒体对国家意识形态的服务

4.1.3 新闻记者基本业务素质不过关

4.2 农村留守儿童报道的改进对策

4.2.1 多角度报道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的主体地位

4.2.2 突破政治经济框架的束缚,改变模式化的报道方式

4.2.3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增强人文关怀

4.2.4 整合多种媒介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在转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动而引发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囿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民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城市的政策性限制等诸多因素,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家庭只能把子女留在家乡。这种农民工父母与子女长期分离的家庭结构模式,造就了我国目前规模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论文将注意力放在媒体,主要是都市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上,通过研究不同报纸对留守儿童的报道,指出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最后对媒体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从新闻传播的角度为改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建言、献策。
  论文选择《华西都市报》、《大河报》、《新安晚报》3份都市报作为目标媒体,使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选择从2010年到2013年4年中的244篇新闻报道作为样本进行详细的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时对每份样本分别进行编号,按照类目进行了分类统计,最终在各个维度得出了结论。
  通过对样本的内容分析,笔者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报道在内容方面存在模式化、新闻评论数量少、长篇报道没有深度等问题;媒体中存在去责任化、缺乏问题意识的报道行为。最后的第4章,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