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亲亲相隐”制度的法伦理思考
【6h】

“亲亲相隐”制度的法伦理思考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的目的

(三)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一)国内在该方面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国外在该方面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1章 我国古代的“亲亲相隐”制度

1.1 “亲亲相隐”制度的涵义与发展历程

1.1.1 “亲亲相隐”制度的涵义

1.1.2 “亲亲相隐”制度的阶段发展

1.2 “亲亲相隐”制度在古代社会存在的原因分析

1.2.1 家国同构的社会模式

1.2.2 宗法制度的政治影响

1.2.3 伦理孝道的文化底蕴

1.2.4 儒家思想的人性基础

第2章 “亲亲相隐”在当前立法中的现状及争议

2.1 “亲亲相隐”制度在当前立法中的现状

2.1.1 “亲亲相隐”制度在大陆地区的法律现状

2.1.2 “亲亲相隐”制度在“港澳台”地区的法律现状

2.2 “亲亲相隐”制度存废之争议

2.2.1 “亲亲相隐”制度的否定性认识

2.2.2 “亲亲相隐”制度的肯定性认识

第3章 中国当代“亲亲相隐”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3.1 “亲亲相隐”制度的人性基础

3.1.1 “亲亲相隐”制度的人性关怀

3.1.2 “亲亲相隐”制度的可操作性

3.2 “亲亲相隐”制度的社会价值

3.2.1 “亲亲相隐”制度的和谐价值

3.2.2 “亲亲相隐”制度的秩序价值

3.3 “亲亲相隐”制度的法理分析

3.3.1 “亲亲相隐”制度与刑法的谦抑理论

3.3.2 “亲亲相隐”制度与期待可能性理论

3.3.3 “亲亲相隐”制度与刑法的经济性要求

3.3.4 “亲亲相隐”制度与诉讼制度执行

第4章 “亲亲相隐”制度在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设想

4.1 明确“亲亲相隐”制度的性质

4.1.1 “亲亲相隐”制度是权利而非义务

4.1.2 “亲亲相隐”制度是平等而非差等

4.2 明确“亲亲相隐”制度适用的范围

4.2.1 明确“亲亲相隐”制度的隐罪范围

4.2.2 明确“亲亲相隐”制度的主体范围

4.2.3 明确“亲亲相隐”制度的行为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亲亲相隐”是一项重要的制度,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原则,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安定,都沿用了这一制度。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历史的、社会的原因,该制度在我国立法实践中经历了被彻底否定到近几年的稍稍肯定,港澳台地区却一直对该制度有所保留。近年来,学术界与伦理界的著名学者针对“亲亲相隐”是否应在法律制度中给予承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观点主张,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亲亲相隐”制度在法律中的否定,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伦理的代价。大多数学者都对“亲亲相隐”制度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肯定,究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充分考虑了这一制度所蕴含的人性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但是,一些学者所提出的“亲亲相隐”制度所带来的社会损失,也应该成为我们所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亲亲相隐”制度时,给予一定的范围限制,寻找“亲亲相隐”制度和法律的平衡点。
  在日常生活中,法律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是我们会经常遇到的,现行立法否定了“亲亲相隐”制度,使人们在面对亲属犯罪时,在选择举报揭发亲属,还是帮助亲属进行逃匿隐藏时,面临着艰难的取舍,人的理性要求自身遵从法律以避免承担法律的处罚,人的感性要求自身遵从最基本的人伦道德,当亲属面临困难时,要尽己所能帮助亲属。这就出现了法律的要求与人性的要求的不一致,“亲亲相隐”制度的存在,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二者矛盾的调和,使法律给伦理一定的生存空间。当然,当面临价值冲突时,也要注意优先性原则,“亲亲相隐”制度不应该在严重危害国家利益时依然被允许。
  在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法律制度中更多地体现对人性的关怀,更多的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关注人们的基本需求,尊重人们的伦理诉求。本文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法学、伦理学等交叉学科的有关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对“亲亲相隐”制度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给予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期待能够为当前法律制度的相关规范给予有效的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