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发展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
【6h】

协同发展下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京津冀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2.1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2.2 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3 区域整体协同难度大——与长三角、珠三角对比分析

第3章 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新型城镇化的界定以及构建指标体系的意义

3.2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取原则

3.3 评价体系的指标说明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第4章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分析

4.1 数据来源、标准化处理及综合得分的计算

4.2 总体评价下的分异比较

4.3 分系统评价下的分异比较

4.4 京津冀分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比较分析

第5章 京津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以创新推进产业协同与转型

5.2 注重源头控制,加强生态治理顶层设计

5.3 深化城乡统筹,促进市民化进程

5.4 提高协同的广度与深度,放大并扩散核心能量

5.5 优化城市体系,构建智慧型世界级城市群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合理、异地城镇化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质量分异显著、产业不协调、地区生态整体环境脆弱等问题,制约着协同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分异如何,需要做细致的评价并予以深入研究,以期为决策提供实证依据。这需要建立统一评价体系,探究各城市间、功能区间的协同状态,找准河北各市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着力点,促进提升区域整体新型城镇化水平,以促进京津冀地区更好的协同发展。
  为此,本文通过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测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探究京津冀13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分异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各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上升的走势,京津的增长率先增长后下降,河北省各市大体为先下降后提升。京津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河北省的资源,但在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的增长速度不断提高,协同效果初现。(2)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异较明显,北京、天津高于河北省各市,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明显。在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与北京的发展高度密切,二者的协同度很高,河北省各市与北京的发展步调也较一致,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动力较为充足,潜力大。(3)在京津冀新型城镇化的各方面比较中,创新方面空间分异最为明显,创新是日后京津冀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生态方面,各市协同度较差。经济方面,虽然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方面不断提高,但个别城市转型迟缓。在协同发展下,京津对河北省城市的带动作用有限,城乡统筹仍是提升社会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难题。因此,河北省各城市需要从产业升级、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着手,加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京津也应从协同发展角度出发,支持河北省各市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
  本文在分析京津冀的协同困境以及从分系统、分城市评价京津冀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协同状态等方面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希望能够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