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致病疫霉对放线菌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
【6h】

致病疫霉对放线菌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June, 2018

第1章 引言

1.1马铃薯晚疫病概述

1.2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方法

1.2.1 农业措施

1.2.2 化学药剂

1.2.3 生物制剂

1.3 拮抗菌的筛选与微生物共培养概述

1.4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1.4.1 真菌群落

1.4.2 细菌群落

1.4.3 细菌-真菌群落

1.5 人工特定条件下的微生物共培养

1.5.1 在固体介质上进行微生物共培养

1.5.2 在液体介质上的微生物共培养

1.5.3 共培养微生物诱导的化学多样性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在固体培养基上致病疫霉和Sy11菌株共培养方式的确定

2.2.2 致病疫霉诱导Sy11抑菌作用的验证

2.2.3 死亡致病疫霉菌体诱导作用的检测

2.2.4 共培养体系中致病疫霉是否抑制了Sy11的正常生长的测定

2.2.5 共培养体系中致病疫霉和Sy11相互抑制程度的比较

2.2.6 共培养适宜培养基种类的筛选

2.2.7 温度影响共培养的测试

2.2.8 时间影响共培养的测定

2.2.9 共培养平板上不同区域的抑制作用比较

2.2.10 致病疫霉诱导后Sy11的持续抑菌时间测定

2.2.11 致病疫霉产生诱导物质或诱导因子的验证

2.2.12 致病疫霉产生诱导因子适宜温度的测定

2.2.13 致病疫霉产生诱导因子最适时间的测定

2.2.14 最适诱导时间与温度对致病疫霉诱导Sy11抑菌作用的交互影响

2.2.15 致病疫霉与Sy11液体混合发酵的方式探究

2.2.16 致病疫霉和Sy11产生的感应分子大小的初步分析

2.2.17 从马铃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2.2.18 部分制剂对致病疫霉诱导因子活性的影响

2.2.19 马铃薯黄 酮提取条件单因素试验

2.2.20 响应面优化马铃薯黄酮提取条件

第3章 实验结果

3.1共培养模型的确定和致病疫霉诱导作用的验证

3.2 死亡致病疫霉菌体对Sy11的诱导作用

3.3 共培养体系中致病疫霉对Sy11生长抑制的确定

3.4 共培养体系中致病疫霉和Sy11相互抑制程度的比较

3.5 共培养中最适培养基的确定

培养基

单独培养

共培养

3.6 不同培养温度对致病疫霉诱导作用的影响

3.7 不同共培养时间对致病疫霉诱导作用的的影响

3.8 致病疫霉诱导后距离Sy11菌落不同区域的抑制作用比较

3.9 致病疫霉诱导后Sy11的持续抑菌时间

3.10 致病疫霉诱导Sy11抑菌作用的诱导因子的验证

3.11 致病疫霉产生诱导因子的最适温度

3.12 致病疫霉诱导诱导因子的最适时间

3.13 时间与温度对致病疫霉诱导因子发挥作用的交互影响

3.14 致病疫霉与Sy11液体混合发酵的抑菌效果测定

3.15 致病疫霉和Sy11感应分子大小的初步分析

3.16 从马铃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

3.17 诱导因子抑制剂的筛选

3.18 土豆黄 酮提 取条件优化的单因 素实验

3.19 响应面法优化土豆黄 酮提取条件

第4章讨论

4.1 致病疫霉和Sy11共培养获得新的抑菌活性

4.2 致病疫霉与Sy11液体混合发酵

4.3 常用化学农药对致病疫霉诱导因子发挥诱导作用的影响

结 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展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