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共域——福泉市云村社会运作的实地研究
【6h】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之共域——福泉市云村社会运作的实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论

一、观点的引出

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概念的解释

(一)、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二、集体主义(collectivism)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织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云村的社区背景与社会变迁

一、云村的社区背景

二、云村的社会变迁

第三章 村庄社会的运作--场景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一、个人主义

(一)家庭中的年轻人

(二)兄弟之间

(三)老一辈

(四)、寨邻之间

二、集体主义

(一)、家族之间

(二)、村邻之间

(三)、寨邻之间

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织

第四章 分析与结论

一、乡村个人主义突显的原因

(一)、大同梦的破灭与信仰危机的蔓延

(二)、国家的改造与市场经济的冲击

(三)、国家对人本理念的倡导

二、集体主义存在的原因

(一)、利益共性原则

(二)、互惠准则

(三)、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三、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共域的背景:半封闭的社会化小农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展开▼

摘要

由于我们处于一定的地方性知识中,所以在阅读异文化时会潜在的比较本文化。通过阅读人类学民族志所见:汉人乡村社会多有民间组织在牵引运作而体现出集体主义性,而缺失民间组织的村庄社会,又因为缺乏集体主义而受个人主义的支配而混乱。作为笔者生长过的云村—半封闭的山区型乡村:既非宗族性乡村也无民间组织,又无厂矿企业。所见之处分布着一些初级群体:自然村或相对集中而多姓杂居,或分散而为两三家。绝大多数乡民以核心家庭为主要生产生活单位,以务农为主业—小而全,以经济为纲,全面发展。这里既不发达,也不很落后,乡民是解决了温饱的“社会化小农”。绝大多数乡民安身于村庄、基层市场与乡政府的三维空间中,立命于传统与现代的二维时度里。人们行为取向因家庭化、个人性而呈现出个人主义的一面,但又不象个人主义支配的村庄那样糟糕;村民在面临共同问题时,也能自行联合组织起来,又随问题的解决而散伙。所以在这个缺失民间组织的村庄社会共存着两套价值系统—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并体现出场景性色彩:(1)在个私利益的非仪式化场景中体现出个人主义之侧重,并在村庄社会的各个层面和年龄的各个层次(老、中、青)中表现出来(家庭中的年轻人、兄弟之间、老一辈、寨邻之间);(2)在共私利益的仪式化场景中体现出集体主义之侧重,也在村庄社会的各个层面(家族之间、村邻之间、寨邻之间)中表现出来;(3)而在涉及地方性规则要求尽义务的场景中,又会鲜明的体现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交织性。而有关乡村社会运作的已有研究,或者足个人主义或者是集体主义的单一视角,而缺乏两者于村庄的共存现象;即使偶有理论上的综合性探讨,又缺乏实证性。本文通过学术理路与田野个案对接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在云村的同一时段地域内处于共存状态而并非单维性的存在,云村的社会运作正是按照这两种价值逻辑来进行的。而个人主义出现的原因在于:①乡民对集体化的集体主义的“摆脱记忆”,②非集体化之后市场经济的冲击,③新时期国家对人本理念的倡导和法律支持而对个人责任约束的相对乏力;由此导致乡民个性的张扬而走向自我中心。集体主义的存在则是出于乡民利益共性原则和互惠准则的牵引以及社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之所以共域,在于云村是一个山区型的乡村,其乡民是一个半封闭的社会化小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