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石阡县为例
【6h】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石阡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区选择与概况

2.1研究区选择

2.2研究区概况

3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概念

3.2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

3.3土地适宜性评价等级划分

3.4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的选择

3.5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的构建

4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构建

4.1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选择

4.2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5 数据处理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5.1数据处理

5.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6 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与分析

6.1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

6.2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

6.3研究区茶产业布局优化的对策建议

7 结论与讨论

7.1结论

7.2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贵州是茶叶生产大省,是茶树的原生地和古老的茶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茶园面积继续盲目扩大和单产水平持续降低等诸多问题,为了优化茶叶产业区域布局,强化提高茶叶品质和单产水平的科技支撑,开展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在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贵州茶叶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和研究土地构成要素、土壤质量安全、茶树立地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 GIS技术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Model Builder建立评价模型流程图,以石阡县为研究区,开展对研究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借鉴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分别从影响茶树生长的土壤、气候、地形、地质四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建立贵州山区茶叶种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技术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支持下构建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
  (2)利用ArcGIS中的Model Builder模型构建器构建了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流程图,实现了适宜性评价过程的自动地理处理,简化了复杂空间处理模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3)选择“中国苔茶之乡”石阡县为研究区,运用 ArcGIS中的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计算得出的研究区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划分为高度适宜区、中等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四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高度适宜区面积为31475.727hm2,约占14.48%;中等适宜区面积为68622.603 hm2,约占31.58%;勉强适宜区面积为57883.21 hm2,约占26.64%;不适宜区面积为59327.406 hm2,约占27.30%。
  通过对研究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评价研究,以期为贵州山区开展大宗农产品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定量研究提供参考,并利用模型构建器建立评价模型流程图,实现适宜性评价自动地理处理流程,丰富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