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抗疟相关成分累积与土壤特征
【6h】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抗疟相关成分累积与土壤特征

代理获取

目录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生长特征与资源分布

1.2 次生代谢产物

1.3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药用价值

1.4 影响青蒿素含量的因素

1.5 现状及存在问题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含量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3 抗疟相关成分的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地域来源黄花蒿土壤环境因子含量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地区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主要结论

5.2 创新之处

5.3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项目资助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长期以来,疟疾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发病快、死亡率高、难防治。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黄花蒿提取分离出抗疟特效的青蒿素成分,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批准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尽管随后广大科研工作者从不同途经(如:化学合成等)获得青蒿素,因合成技术的繁琐,成本高,合成青蒿素未获应用。但青蒿素在黄花蒿的累积随不同生境差异显著(0.01~1.5%),而只有其含量>0.6%才具有工业提取价值,因此,提高黄花蒿青蒿素含量是获取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最重要途径。然而,到目前为止,黄花蒿仍然是获取青蒿素的唯一原料植物。由于青蒿素的累积其实质是生物合成过程,有一个或多个合成前体,对青蒿素累积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也有报道显示酚类物质有协同青蒿素的抗疟作用。而这些成分(通称为抗疟相关成分)的累积又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壤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开展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累积与土壤特征研究对规模栽培黄花蒿、提高黄花蒿品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论文以黄花蒿为对象,通过对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累积与土壤特征分析,探讨抗疟相关成分累积与土壤特征的关联性。
  初步获得以下实验结果:
  1、黄花蒿抗疟相关成分累积
  不同来源黄花蒿青蒿素、青蒿酸、东莨菪内脂、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总多酚累积存在差异。其中青蒿素与青蒿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且青蒿素>青蒿酸,说明二者的累积存在相互影响。东莨菪内脂、猫眼草酚、猫眼草黄素含量趋势为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黄素>猫眼草酚,并且东莨菪内酯含量大于猫眼草酚与猫眼草黄素含量之和,而总多酚含量变化与猫眼草酚变化类似。说明东莨菪内酯在黄花蒿体内广泛分布。
  2、黄花蒿生长土壤特征
  不同来源黄花蒿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以及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存在差异。黄花蒿根际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及蔗糖酶活性、微生物总PLFAs、细菌总、G+、G-含量总体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全氮、有效磷含量及脲酶、磷酸酶活性、真菌、放线菌、线虫含量在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 pH值则相反,根际土壤 pH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可能受到黄花蒿根际分泌酸或土壤微生物分泌酸的影响。说明黄花蒿与根际土壤之间相互影响。
  3、黄花蒿抗疟成分与土壤特征的相关性
  东莨菪内酯与根际土壤有效磷、G-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 p<0.01),与根际土壤碱解氮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猫眼草酚与根际土壤全钾、G+、真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猫眼草黄素与根际土壤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微生物总PLFAs、细菌、放线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青蒿素与根际土壤碱解氮、蔗糖酶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根际土壤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青蒿酸与根际土壤碱解氮、蔗糖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与根际土壤pH、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多酚与土壤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