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计算机测控系统EMC技术研究与实践
【6h】

计算机测控系统EMC技术研究与实践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电子系统EMC综述

第二章计算机测控系统EMC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章计算机测控系统EMC设计中的相关问题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学习期间取得的成绩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展开▼

摘要

电磁兼容性(EMC)是从抗电磁干扰(EMI)演变发展而来的新理念,EMC提出电气电子设备在设计阶段就要重视对其工作的电磁环境进行了解和研究。一方面避免其它设备工作中对其造成不可容忍的干扰;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它工作时对其它设备造成破坏性干扰。而且这一工作在设计阶段就要采用相应的EMC技术来完成。实践证明,这样措施多,而价格低,有事半功倍效果,反之如我们从前在设备使用时遇到干扰再个别孤立地采取抗干扰措施,则不仅措施少,成本高,有时甚至无法克服干扰,使设备无法工作。因此,这种从被动抗干扰到进行EMC设计是电子系统题高可靠性的根本性关键进步,对提高系统可靠性十分重要!工业化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逐步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制订了有关标准、测试方法,和国家强制EMC认证制度,这些措施经过推广应用,使其系统可靠性大大提高。我国有关部门也制订了部份EMC标准、测试方法和推行认证制度,但力度不够,学术界对EMC理论研究很少,工程界对EMC技术应用更形薄弱,仍大多处于被动抗干扰状况,这样严重制约了电子系统可靠性提高,尤其是计算机测控系统可靠性提高。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研究与实践。这也是我提出探讨这一领域的理由。 本文第一章总结了各国从EMI到EMC发展的历程,解释了EMC理念来源和内涵,提出了EMC技术的核心是“消源”、“断路”、“自保”的思路。总结了先进工业化国家及我国推进EMC的措施;第二章计算机测控系统EMC技术研究与实践着重研究了计算机测控系统EMC的重要性、特殊性,分析了系统的干扰来源、种类和干扰途径,着重总结了元器件选择、传输通道抗干扰、接地、电源保护和PCB板设计等方面行之有效的EMC技术,并对计算机系统特有的软件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讨。文章也系统总结了我在硕士学习期间参加科研活动进行有意识EMC技术实践的情况:由软件滤波、关键元器件在线动态检测、静电放电(ESD)抗扰度测试仪的研制、PCB板抗ESD技术、屏蔽、接地、隔离等EMC技术应用等等方面的实践活动;第三章就计算机测控系统设计中EMC内容,如设计步骤、EMC技术指标制订、设计管理方法等进行了研讨;第四章就文章内容进行了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