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穴位埋线肥胖大鼠脂肪层与肌肉层线体吸收过程的动态观察
【6h】

穴位埋线肥胖大鼠脂肪层与肌肉层线体吸收过程的动态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肉眼观察结果

2 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线体吸收的结果

讨论

1 针灸埋线治疗肥胖的实验研究的讨论

2 穴位埋线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3 导师的学术思想

4 关于本实验设计的讨论

5 本实验结果分析及探讨

6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病理切片

附录 2 肉眼观察照片

附录3 文献综述

附录 4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本实验旨在运用局部解剖学、病理组织学的方法,考察穴位埋线在正常大鼠体内不同深浅度吸收动态过程,初步探讨羊肠线线体在脂肪层和肌肉层组织内的吸收规律,为临床运用穴位埋线治疗疾病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
  方法:①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饲料喂养组和高脂饲料喂养组,制备肥胖大鼠模型。②在肥胖大鼠“风市穴”和“天枢穴”处作为进针点植入铬制羊肠线③分别于埋线后1日、7日、14日、21日、28日,35日、50日、65日、80日分别处死1只肥胖大鼠,分别用照片记录解剖组织和病理切片观察线体的吸收过程。④分析结果,概括出线体吸收过程。
  结果:①肉眼观察,埋线后第1天线体未与组织粘合,线体未软化,基本完好。埋线后第7天线体与组织开始粘合,线体开始软化,埋线后第14—21天线体与组织充分的粘合,难以分开,埋线后第28天线体被组织紧紧包裹,线体进一步软化,埋线后第50天线体融为一体,变得模糊,埋线后第65天线体进一步融化只见线体残缺不全,埋线后第80天难以辨认线体。线体在脂肪层与周围组织结合的较松,线体在肌肉层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②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埋线后第1天:羊肠线边缘清晰,结构完整,基本无吸收。羊肠线中央主要由致密的胶原蛋白组成,周围包饶少量的纤维细胞。羊肠线四周可见少量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第7天:羊肠线边缘尚清晰,结构不甚完整,部分胶原蛋白已被吸收,周围可见大量的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第14天:羊肠线边缘尚清晰,结构不甚完整,部分胶原蛋白已被吸收,周围可见大量的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伴毛细血管增生。第21天:羊肠线边缘尚清晰,结构不完整,部分胶原蛋白已被吸收,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并穿插入羊肠线内部胶原蛋白裂隙中,可见多核巨细胞,伴毛细血管增生。第28天:羊肠线边缘不清晰,结构不完整,大部分胶原蛋白已被吸收,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穿插入羊肠线内部胶原蛋白裂隙中,多核巨细胞丰富,伴毛细血管增生。第35天:羊肠线边缘不清晰,大部分胶原蛋白已被吸收,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穿插入羊肠线内部胶原蛋白裂隙中,多核巨细胞丰富,毛细血管增生。第50天:羊肠线边缘不清,结构模糊,绝大部分羊肠线成分已被吸收,剩余的少量胶原蛋白,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多核巨细胞丰富,毛细血管增生。第65天:羊肠线边缘不清晰,大部分羊肠线成分已被吸收,少量剩余的胶原蛋白被分解吞噬,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显著增生,可见多核巨细胞,毛细血管增生。第80天:羊肠线已全部被分解吸收,由巨噬细胞和纤维组织替代,可见多核巨细胞,毛细血管丰富。
  结论:1.本实验证明,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羊肠线线体吸收过程具有可行性。2.本实验方法,将羊肠线埋入大鼠“天枢穴”和“伏兔穴”,能够满足实验观察需要,为在大鼠体内埋线实验研究提示了一种方法。3.本实验证明,线体吸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过程大致分为炎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包围和纤维组织增生——胶原蛋白裂解——毛细血管增生。4.本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羊肠线线体在肌肉层和脂肪层均能够很好的吸收,二者的吸收过程一样,在肌肉层内的吸收优于脂肪层的吸收。

著录项

  • 作者

    冉鹏飞;

  • 作者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学院;

  • 授予单位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学院;
  • 学科 针灸推拿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喜新;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45.91;
  • 关键词

    病理组织切片; 肥胖; 穴位埋线; 线体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