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岩溶隧道变形的分析及监测——以黔灵山隧道为例
【6h】

岩溶隧道变形的分析及监测——以黔灵山隧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隧道监测的发展阶段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工程背景简介

2.1 隧址区自然条件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3 地震

2.4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3 施工监控量测

3.1 监控量测的目的

3.2 监控量测基本要求

3.3 监控量测内容

3.4 监测原理及方法

3.5 监测结果的处理

4 现场量测成果统计分析方法

4.1 基本原理

4.2 监测成果统计分析

5 理论及监测数据分析

5.1 隧道开挖后应力状态分析[12]

5.2 隧道变形数值分析

5.3 隧道开挖后力学模拟

5.4 隧道变形数据分析

6 主要结论及发展方向

6.1 主要结论

6.2 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A

展开▼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岩溶地区的隧道施工越来越多。在岩溶地区建设高等级公路相伴的隧道施工已经日益引起重视,不同长度、不同类型的岩溶隧道大量涌现。因此,及时总结和研究岩溶地区隧道监测技术,深入探讨隧道施工中各种不良地质现象产生隧道变形、坍塌的原因,掌握已有隧道施工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才能为新建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和决策依据,对经济地、高质量地建设公路隧道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以黔灵山隧道工程为例,对岩溶地区的隧道进行分析,以超前地质预报、收敛仪和经纬仪为手段对隧道进行了监测,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对比。综合分析了隧道围岩受力、变形的大小及塑性破坏程度,总结了随着隧道掘进工作面的推进,工作面各个部位受力、变形及塑性破坏的变化规律,为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重点研究了监测信息处理方法在黔灵山隧道工程中的实践,介绍了量测信息处理、反馈指导施工的过程,并对不良地质现象进行了评述,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总结了监测技术在黔灵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果有助于监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公路隧道工程在岩溶地区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