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6h】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型调查表

附录2文献综述慢性荨麻疹中医辩证及治疗研究进展

附录3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常见证候分布规律,确立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常见证候及辨证要素,为慢性荨麻疹的的辨证论治和科研提供依据,并对证候的研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研究方法,设计临床调查表,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取数据。然后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卡方检验、F检验等分析慢性荨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证候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并初步确立慢性荨麻疹的主要证候辨证要素和主要的病机特点。
   结果:①共收集239例病例,男性95例(39.7%),女性144例(60.3%),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人群中女性多于男性,在36例儿童患者中男女无差异。年龄最小为2岁,最大为81岁,平均年龄为32.16±15.15岁,以19~39岁最多共135例(56.5%),说明本病青壮年发病率最高。病程最短者2月,最长者达30年,以2个月~6个月最多,占45.6%:平均病程为32.5±52.19月。②描述性统计分析提示:
   慢性荨麻疹中医证候类型以营卫不和证最多,其次为风湿热蕴肤兼肺卫不固证、风湿热蕴肤证、卫阳不足兼风湿内蕴证、血虚风恋兼卫阳虚弱证、血虚风恋证、气阴两虚证、血虚风恋兼肺卫不固证、肝经郁热证、风热蕴肤证、阴虚风恋证、风寒束表证。其中肝经郁热证、风热蕴肤证、阴虚风恋证、风寒束表证四证分布最小,均低于5%。③性别、风团颜色、风团发生的冷热规律、及患者的体型对慢性荨麻疹证候分布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年龄、病程、风团积分、风团发生的时间规律、风团发生的部位对慢性荨麻疹证候分布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④慢性荨麻疹中医症状和舌脉聚类分析提示: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和湿证表现最多,虚证主要包括气虚、血虚和阳虚。以此得出慢性荨麻疹的临床三大证候类型:风湿热蕴肤证、营卫不和证、血虚风恋证。
   结论:①慢性荨麻疹的三大常见证候的发生频率依次为:风湿热蕴肤证、营卫不和证、血虚风恋证。风湿热蕴肤证和血虚风恋证分别包含气虚和阳虚两大兼证。②慢性荨麻疹之所以缠绵难愈的主要病因病机因为“湿”和“虚”的存在,因此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上应注意祛湿和补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