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加味八珍汤治疗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6h】

加味八珍汤治疗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方案

1.1病例选择

2 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案设计

2.2 研究药物及使用方法

2.3 疗程及随访要求

2.4 观察项目与方法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临床安全性评估指标及标准

2.7 不良事件的观察

2.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9 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1 基线的均衡性分析

1.1 性别构成

1.2 年龄分布

1.3 婚姻状况构成

1.4 文化程度构成

1.5 感染途径

1.6 安全性指标观测

1.7 治疗前血常规结果分析

2 疗效分析

2.1临床疗效分析

2.2 症状积分分析

2.3 实验室结果分析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艾滋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HAART的研究

2.1 HAART的产生

2.2 HAART的发展

2.3 HAART药物的种类

3 中医对HAART致血液毒性的认识

3.1中医对HAART致血液毒性病因病机的认识

3.2中医对HAART致血液毒性的相关文献研究

4 加味八珍汤的方药组成及方义分析

4.1方药组成、功效

4.2方义分析

5 加味八珍汤的药理及文献研究

5.1 单味药研究

5.2 八珍汤的现代研究及相关文献研究

6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加味八珍汤治疗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作用(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HAART致血液毒性作用纳入标准的病例,通过临床研究中央随机系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目前治疗血液毒性作用疗效较为肯定的常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除用西药外,加服中药加味八珍汤;4周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
  患者入组后,建立个人病例,对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实验室检查等数据,采用Epidate3.0软件进行双人双机同时录入,建立数据库,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评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的58例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病人均来自同一地区。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感染途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对两组治疗后的指标无影响。对两组血液毒性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⑴两组治疗后均有明显疗效,治疗一个疗程时,治疗组治愈16例,显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是67.5%;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3例,无效13例,有效率是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更好。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愈24例,显效0例,无效13例,有效率是64.9%;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2例,无效7例,有效率是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两组在治疗后主症频数均有明显减少,治疗组面色晄白或萎黄症减少16例,神疲乏力症减少13例;对照组面色晄白或萎黄症减少8例,神疲乏力症减少5例。面色晄白或萎黄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疲乏力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疲乏力症改善明显。两组间次症头晕、心悸、特殊汗出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显著;而汗出异常、多梦、不寐、头痛、头重、气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不明显。⑶两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有疗效,而治疗组效果更好(P<0.05)。⑷两组实验室数据经过比较,治疗前两组均以白细胞异常为主(78.4%,71.4%),血红蛋白异常次之(51.4%,47.6%),血小板异常者最少(8.1%,9.5%);治疗后均以血红蛋白值改善最明显(13.5%,14.3%),其次是白细胞值(29.7%,52.4%),血小板值无变化(18.9%,19.1%)。
  结论:中西药结合应用治疗HAART致血液毒性作用,能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本方案用药对实验室结果是:对血红蛋白的改善显著,对白细胞也有明显疗效,对血小板改善意义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