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刘寿山“宫廷伤筋手法”整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6h】

刘寿山“宫廷伤筋手法”整理研究及临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刘寿山“宫廷筋伤手法”源流

1.1 清代上驷院绰班处的历史沿革

1.2 刘寿山“宫廷理筋术”师承源流

2 “筋”的生理及其功能

2.1 筋的生理

2.2 筋的功能

2.3 刘寿山对“筋”的认识

3 “伤筋”的病理机制

3.1 伤筋与气血关系

3.2 伤筋与脏腑关系

3.3 伤筋与精津的关系

3.4 伤筋与经络、筋骨、关节关系

4 刘寿山独特的“宫廷伤筋”治疗手法

4.1 治筋八法

4.2 手法的功用

4.3 手法特点——准、巧、果断

5 刘寿山“伤筋”治疗手法在筋伤病治疗中的运用

5.1 提端旋转捻散法,在颈部伤筋中的运用

5.2 提端旋转推按法,治疗胸壁损伤中的运用

5.3 八面缝手法,在腕部损伤中的运用

5.4 晃拔戳按法,在踝部伤筋中的运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宫廷理筋术的传承人刘寿山先生,字泉,北京人,生于清末,卒于1980 年初。19 岁拜文佩亭老先生为师,口传心授继承文老先生正骨伤筋经验。文佩亭受学于桂香王,均在清庭“上驷院”任职,门第注重武术锻炼。刘寿山以武术为健身之道,注重内功,对内家拳、八卦拳有较深的造诣。后在北京东城、朝阳区一带开业行医。1959 年受聘于北京中医学院,任东直门医院骨科主任。刘老为发扬祖国医学,勤奋专研,对筋骨损伤研究较深。尤其对中医筋骨气血有独到见解,对软组织损伤更是有独到之处,其手法别具一格。刘寿山不但临床实践经验丰富,还创办正骨讲习所,以培养新中医为己任,尽心尽力,毫不保留,将自己毕生临床经验传授于后,桃李满天下。奚达、臧福科、孙呈祥、孙树椿、王英杰、康瑞廷等一批目前国内知名筋伤专家均为刘老弟子,社会影响大。刘寿山的“筋伤”学术思想为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孙树椿教授传承。为我国中医学的发展,韦大文教授负责整理宫廷手法的文献的整理。李沛教授负责筋伤手法操作的整理。本人在学习过程中有幸得到了李沛教授的指导。对宫廷伤筋手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部分:分别论述刘寿山宫廷理筋术师承源流。
  第二部分:论述了“筋”的生理功能和刘老对筋的认识。
  第三部分:论述了“筋伤”的病理机制,主要分别论述了筋伤与气血的关系,筋伤与脏腑的关系,筋伤与精津的关系,伤筋与经络、筋骨、关节关系。
  第四部分:论述了刘老“治筋八法”及其功用和独到之处。即戳,拔,捻,捋,归,合,顺,散;比之《医宗金鉴》的八法有发展和提高。刘老的手法特点不仅要稳,准,敏捷,用力均匀,动作连贯,得心应手。更要求准、巧、果断。
  第五部分:论述了。刘老“伤筋”学术思想在筋伤病的运用,结合个人体会,在论治筋伤病方面有诸多创新。刘老根据临床多年经验,其手法特点鲜明,治疗筋伤病收效显著。附典型医案于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