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雪花与秘密的扇子》看邝丽莎的文化身份构建
【6h】

从《雪花与秘密的扇子》看邝丽莎的文化身份构建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INTROD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Lisa See and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Literature Review

Thesis Statement

Theory Introduction

Term Explanation

Thesis Structure

Chapter One CONSTRUCTING“CHINESE”CULTURAL IDENTITY

1.1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1.2 The Motives of See’s Cultural Translation

1.3 Chinese Cultural Elements in 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

1.4 Summary

Chapter Two CONSTRUCTING AMERICAN CULTURAL IDENTITY

2.1 Factors Influencing See’s Cultural Translation

2.2 The Oriental Description of China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CONSTRUCTING HYBRID CHINESE AMERICAN CULTURAL IDENTITY

3.1 See’s Identity Confusion

3.2 See’s Hybrid Identity Recognition

3.3 Manifestations of See’s hybrid identity

3.4 Summary

CONCLUSION

Major Findings

Research Significance

Further Research Possibilities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邝丽莎(Lisa See,1955-)是一个比较活跃的当代美国华裔作家,她努力地展示对中国元素的创造性探索。她的代表作《雪花与秘密的扇子》(2005)完美地阐释了对中国文化的痴迷。
  自本书出版以来,学界对于《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的缠足、女同关系及女书文化等进行了许多的研究,但至今还未有研究能够全面深刻地从文化翻译视角探讨该作品。本文以文化翻译为理论基础,认为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创作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翻译行为。本文作者通过细读文本发现,在《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邝丽莎用文化翻译手段再现了一个弱势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也构建了一个强势的美国主流文化身份,通过消除语言殖民、创造混合语言,作者邝丽莎完成对自身“杂糅性”华裔美国身份的构建。本研究以后殖民背景下的文化翻译作为理论方法,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文化翻译创作形式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
  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绪论部分中,本文首先对作家邝丽莎和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作简要介绍,然后梳理归类目前已有的对邝丽莎和该小说的研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外,并以此为本研究的切入点;本部分还介绍了后殖民视角下的文化翻译这一理论背景及该论文中出现的几个关键术语,绪论部分最后是论文框架。
  正文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探讨了邝丽莎作品中塑造的自身“中国人”身份的动机、方式及特殊的创作方法;第二章解读了作品中邝丽莎对自身美国文化身份的塑造;基于前两章的研究上,第三章主要聚焦于邝丽莎的杂糅文化身份特点。
  本论文最后部分为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在后殖民语境下,邝丽莎的文化写作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翻译行为。通过翻译中国文化元素,作者为西方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与此同时,作者无意识地迎合西方读者对于东方的想象,使她的作品又带有一定的东方主义倾向。作者通过消除英语语言殖民和创造杂合语言的方式,完成自身作为杂糅的华裔美国文化身份的构建。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点为学术意义,本文较为全面而深刻地对邝丽莎及《雪花与秘密的扇子》的论述丰富了对该作家和作品的研究;第二点为现实意义,在跨文化背景下,华裔作家的创作难以摆脱东方主义的影响。尊重与理解异质文明,求同存异,应该成为全球化趋势下中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