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安龙县薏苡黑穗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6h】

安龙县薏苡黑穗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薏苡的栽培及研究状况

1.1 薏苡的栽培现状

1.2 研究现状

2贵州省薏苡发展的现状及措施

2.1 贵州省种植情况

2.2 发展优势

2.3 存在问题

2.4 发展对策

3 薏苡病害发生情况

3.1 薏苡叶斑病

3.2 薏苡叶枯病

3.3 薏苡炭疽病

3.4化学防治

4 薏苡黑穗病的发生规律

4.1 薏苡黑穗病的发生及症状

4.2 薏苡黑穗病的发病规律与条件

4.3 黑穗病发生概况

5 薏苡黑穗病防治研究现状

5.1 抗病品种选育

5.2 农业防治

5.3化学防治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7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薏苡黑穗病病菌的分离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危害症状

2.2 黑穗病病菌的鉴定结果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不同温度处理对薏苡发芽率、黑穗病发病率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处理对薏苡发芽率试验结果

2.2 不同温度处理黑穗病发病率影响试验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抑制黑穗病菌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田间防治黑穗病药剂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拌种对薏苡生育期的影响

2.2 不同药剂拌种对薏苡农艺性状、生物产量的影响

2.3 不同药剂拌种对薏苡产量的影响

2.4 不同药剂拌种的薏苡发病情况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黑穗病发生情况普查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薏苡黑穗病普查情况

2.2 安龙县薏苡黑穗病发生规律

3 讨论与结论

第七章 小结与展望

1 小结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声明

展开▼

摘要

薏苡是安龙县的特色药用兼粮食作物,具有很大的药用及食用潜力。黑穗病在薏苡栽培生产上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薏苡的质量和产量。黑穗病导致薏苡产量下降30%-50%,发生严重时可减产高达80%。防治黑穗病主要采取药剂拌种和温汤浸种的方法。为有效防治薏苡黑穗病,提高薏苡的质量和产量,本研究通过分离鉴定薏苡黑穗病病原菌,在室内采用菌丝生长法筛选出对黑粉病病菌抑制效果较好药剂,开展药剂田间试验并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情况,开展黑穗病发生情况普查;通过不同温度处理,旨在探讨有效防治薏苡黑穗病的适合浸种温度。本研究主要获得结果如下: 1、通过在安龙县龙山镇丫科村薏苡集中种植区采集、调查病株,发现薏苡苗期一般不显示发病的症状,黑粉菌病原菌主要在土壤、种子表面、残株上越冬,在分蘗期至开花期在田间均发现有病株。穗部子房形成黑穗,黑穗病苞裂开后黑色粉末状的孢子散出,成为下年病害的初侵染源。 2、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薏苡黑穗病病原菌。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分离出来的真菌为薏苡黑粉菌(Ustilago coicis Bref.)。 3、经70℃的温水浸种20min的薏苡经济产量为241.08kg/667m2,且本处理发病率最低,为5.56%,防治效果高达82.64%;薏苡产量、生物产量、防治效果均为最佳,适用于大田种植处理带菌种子。 4、筛选到对薏苡黑粉菌毒力较高3种杀菌剂。它们依次为37%苯醚甲环唑WG、40%腈菌唑SC、40%咪鲜胺EW,其EC50分别为0.2157μg/mL、2.8583μg/mL、4.3901μg/mL。 5、开展薏苡黑穗病田间药剂防治筛选。筛选出37%苯醚甲环唑WG、40%腈菌唑SC、40%戊唑?咪鲜胺EW发病率均为0%,防治效果100%。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