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6h】

针药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诊疗标准

2 治疗方法

3 观测指标

4 实验室检查

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2 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3. 电针风池穴治疗VBI性眩晕的疗效性指标观察结果

4 安全性评价

5 不良事件

讨论

1 VBI的中医理论探讨

2 VBI的现代医学观点

3 VBI的诊断

4 VBI的治疗

5 存在问题及展望

6 马云枝教授治疗眩晕经验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中药联合(天麻素联合电针风池穴)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眩晕的现代机理,为眩晕的针灸规范化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平行对照法,根据眩晕的诊断标准进行病例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①天麻素针500 mg,加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连用14 d;②电针双侧风池穴,每次留针20分钟,连续14天为一疗程。对照组:用天麻素注射液500mg、丁咯地尔200mg分别加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1次/日,连用14d。上述两组患者均可酌情进行降脂、降糖、降压等基础治疗。治疗前、治疗14天后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进行评定。安全性观测采用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心电图监测,治疗前后各1次。用药前后检查血脂、血糖、血流变各1次;头颅CT检查用药前后各一次。
  结果 1 在疗效指标上对比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对VBI性眩晕患者在眩晕改善程度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2 在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
  3 在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发现治疗给人体带来明显毒副作用,尤其治疗组显示出更好的安全优势。
  4 在对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影响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经临床分组对比观察,表明电针中药结合治疗眩晕疗效确切,二者协同作用治疗眩晕效果好,头晕症状缓解迅速。同时在改善全身机能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亦有显著作用。在安全性上针灸治疗更具优势。通过TCD客观指标的观察,说明电针治疗眩晕的作用机制与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表明电针中药治疗眩晕具有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强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总结和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