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云南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6h】

云南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现状

2.2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

2.3 剪纸艺术的相关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概况描述

3.1 自然地理概况

3.2 人文环境概况

3.3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4 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四章 云南傣族剪纸艺术概况介绍和现状分析

4.1 傣族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4.2 傣族剪纸的文化内涵

4.3 傣族剪纸艺术的价值分析

4.4 傣族剪纸的发展现状分析

第五章 云南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探析

5.1 研究流程图

5.2 研究对象与目标

5.3 指标体系的构建

5.4 变量确定与问卷统计

5.5 数据分析

第六章 剪纸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6.1 旅游发展对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

6.2 傣族剪纸非物质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

第七章 结 论

参考文献

附 录 云南傣族剪纸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及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进入21世纪,一个崭新的概念步入人们的视野,它就是: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着璀璨的五千年华夏文明,保存有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犹如历史的片段,讲述着过去的兴衰起落。但是,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急剧发展,人类文化的发展趋于同化,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亦逐渐狭小,至此,人们认识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并开始积极探寻补救措施。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和“非物质”形态的特殊性,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会更加艰难。
  剪纸,又叫窗花、刻纸、剪花,是一项普及性较高的古老民间文艺,通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等方面,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并随着纸的出现逐渐发展、普及。中国的剪纸艺术是取材于其广博的民族和民俗文化,其表现手法丰富,内容新颖,被古今中外的各类人士所喜爱。2006年,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项目。
  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的傣族剪纸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旅游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作为理论依据,通过专家问卷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影响傣族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结论的基础上,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探寻傣族剪纸的发展出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阐述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二章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主要对与本文密切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剪纸艺术等相关研究对象,做了文献综述;第三章系统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地——云南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的概括;第四章主要讲述了傣族剪纸艺术的相关概况;第五章为本文的核心章节,先简单阐明了操作步骤,之后详细描述如何运用因子分析法寻求影响傣族剪纸可持续发展的因子;第六章为对策研究,从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实现傣族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第七章为结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