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水蛭素、丹参总酮影响体外模拟人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6h】

水蛭素、丹参总酮影响体外模拟人增生性瘢痕模型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实验一水蛭素、丹参总酮对平面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实验二水蛭素、丹参总酮对三维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小结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增生性瘢痕是创伤后,尤其是深度烧伤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性愈合现象。实质是以成纤维细胞为主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使含Ⅰ、Ⅲ型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组织中大量沉积,而难以被机体吸收或重塑的病理状态。目前所知与外伤、烧伤、手术、感染、异物、机体局部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及局部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加压疗法、硅胶薄膜敷贴、局部激素注射治疗、冷冻治疗、激光疗法和其它药物治疗,多方法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尽管这些治疗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可以减轻症状,但是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及各种副作用,很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寻求有效地防治增生性瘢痕的方法是创伤修复领域的重要课题。中药治疗增生性瘢痕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长期使用毒副作用轻微等特点,但其疗效不很确切,机制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观察水蛭素及丹参总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防治增生性瘢痕提供实验依据。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水蛭素和丹参总酮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分泌等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取10例患者增生性瘢痕标本共21块,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9个月-26岁。用组织块法将人增生性瘢痕组织进行体外培养,并建立含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胶原网架,取4—7代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组,分别加入水蛭素和丹参总酮溶液,使其终浓度达到水蛭素0u/ml、1u/ml、10u/ml、50u/ml,丹参总酮O ug/ml、1ug/ml、10ug/ml、100ug/ml,并在药物作用后的不同时间点进行指标检测。检测指标:二维培养系统: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细胞计数,③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细胞分泌FGF-β1情况,④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三维培养系统:①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③测定凝胶块收缩指数④逆转录PCR法检测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 结果: 1.平面培养实验结果:①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使:HSFB变小变圆,胞间隔变宽,贴壁数量减少;②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明显抑制HSFB的增殖及活力,并且丹参总酮溶液对细胞的抑制率与药物作用时间及浓度均存在着正相关作用;③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抑制HSFB分泌FGF-β1,且抑制强度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④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抑制HS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2.三维培养实验结果:①水蛭素、丹参溶液可使HSFB 胞突减少、变细,细胞数目减少,萎缩;②水蛭素、丹参溶液可明显抑制HSFB的增殖及活力;③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使FPCL收缩指数降低,抑制凝胶的收缩;④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抑制FPCL 中HSFB 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结论:本研究表明水蛭素、丹参总酮溶液可抑制HSFB的增殖、分泌、收缩功能,与平面培养模型相比,药物对FPCT的作用缓慢且变弱,FPCL结果更接近人增生性瘢痕表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