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
【6h】

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三种龋活跃性检测方法的初步探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纵向了解南宁市三所民办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一年中龋病发病及治疗情况,并调查其出生情况、喂养方式等与乳牙龋活跃性可能相关的因素,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探讨南宁民办幼儿园儿童龋活跃性相关因素。
   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于2008年、2009年以南宁市3所民办幼儿园350名3~6岁儿童为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计算患龋率、龋均,并分别与近期全国、广西及南宁儿童乳牙患龋水平进行比较。对可能影响乳牙龋病发生的社会和行为因素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因素的不同情况分组,采用SPSS13.0软件,应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患龋程度差异,筛选出与乳牙龋患相关的因素,建立多因素Ordinal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直接接种轻唾培养基(MS)法检测唾液中的变形链球菌菌落数(CFU),并用秩和检验比较无龋、低龋、高龋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数的差异。
   三个幼儿园中两次均参加检查的有184人,获得完整纵向资料,调查新增乳牙龋失补数(dmfs)。采用x2检验,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新增dmfs的影响因素。
   结果:350名儿童中共有263名儿童患龋,总患龋率75.14%,龋均4.73。除3岁年龄组外其余各年龄组患龋率与2002年南宁新城区3~6岁儿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儿童组患龋率80.99%,龋均5.67,与2005年进行的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公布的该年龄组全国平均水平(患龋率66.0%,龋均3.5)、该年广西城市儿童水平(患龋率75.13%,龋均4.34)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明显低于该年广西农村儿童水平患龋率(患龋率91.37%,龋均7.78)。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不同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习惯、不同吃甜食、糖果糕点习惯、父刷牙情况及月家庭经济收入情况,儿童的患龋程度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Ordinal回归分析,儿童年龄、牛奶或饮用水加糖习惯、每日进食糖果糕点习惯、父刷牙情况可能是乳牙龋的重要影响因素。检测350人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中位数为1.61×105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84例受调查幼儿2次调查患龋率分别为57.1%和76.1%,dmfs为5.02±7.49和12.05±13.00。受试幼儿园儿童1年之中的患龋率增长,经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fs增长较明显,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均接受检查的儿童1年中新增dmfs的比例为7.08±8.30。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试者基线dmfs、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是1年中新增dmfs的主要影响因素。检测184人唾液变形链球菌菌落中位数为1.79×105CFU/ml,无龋(dmfs=0)、低龋(1≤dmft<6)、高龋(dmfs≥6)儿童间变形链球菌菌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提示变形链球菌菌落数与新增dmfs相关(rs=0.724,P=0.000)。
   结论:幼儿龋病活跃性与受试者龋坏程度、既往龋坏情况、睡前进食、牛奶或饮用水加糖、变形链球菌菌落数有关,提示幼儿龋病预防工作从这几方面干预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