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6h】

临床HIV/AIDS病例临床流行病学及皮肤性病特征的回顾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及缩写对照表

声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创新点

附图和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HIV/AIDS感染妇女的生殖器病变及治疗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及其并发皮肤性病的特征,探讨皮肤性病的发生与患者免疫状态的相关性,为临床医生和相关领域的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信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70例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数据等,项目包括:姓名、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态、职业、病例来源地、感染途径、发现HIV-Ab阳性的原因和地点、住院原因、临床疾病状态(一般感染、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皮肤性病情况、CD4+T淋巴细胞计数等。将所有资料数值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得出相关结论。
   结果:
   1、临床流行病学特征:
   (1)性别与年龄:370例HIV/AIDS患者中男性281例(占75.9%),女性89例(占24.1%),男女之比约为3.16:1;就诊时年龄分布5个月~90岁,平均43.18±15.41岁,其中20~50岁237人(占64.05%)、50岁以上124人(占33.51%)。
   (2)职业:农民所占比例最多共141人(38.1%);之后依次为无业65人(17.6%);工人42人(11.4%);个体30人(8.1%);干部29人(7.8%):退休20人(5.4%);司机19人(5.1%);教师14人(3.8%);警察5人(1.4%);医务人员4人(1.1%);高校在校生1人(0.3%)。
   (3)病例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但病例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排名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崇左71例(19.2%)、南宁66例(17.8%)、贵港39例(10.5%)、柳州35例(9.5%)、来宾32例(8.6%)。
   (4)民族:汉族243例(65.7%);壮族123例(33.2%);侗族2例(0.5%);瑶族2例(0.5%)。民族病例/民族人口:汉族243/3075万=7.9/10万,壮族123/1600万=7.7/10万;汉族患者男女比为3.12∶1;壮族患者男女比为3.56∶1。两个民族的病例都以20~60岁人群为主,汉族194/243例(79.84%);壮族102/123例(82.93%),民族间的病例数、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明显差异。
   (5)传播途径:本研究中HIV传播主要以性传播途径为主:有明确婚外性行为共188例(50.8%),冶游史不详者144例(38.9%);夫妻间传播41例(11.1%);母婴传播共8例(2.16%);因输血/血制品感染者15例(4.1%);静脉吸毒者32例(8.6%)。
   (6)年病例分布:从2000年到2009年本院的就诊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患者均由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发现,10年间本院首诊HIV/AIDS患者357例(占96.5%),每年新发现病例数占同期住院人数的百分比如下:2000年0.01%,2001年0.035%,2002年0.040%,2003年0.049%,2004年0.062%,2005年0.072%,2006年0.101%,2007年0.191%,2008年0.116%,2009年0.099%。由此看出,从2000至2007年本院HIV/AIDS住院患者呈逐年递增,2008、2009两年则有所减少。
   (7)首诊原因及首诊专业科室: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以不同的并发症求诊,住院患者涉及本院28个临床科室,内科系统306例(占82.7%),外科系统64例(占17.3%),其中死亡21例(5.7%)。排名前五位的科室分别是: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传染性疾病科、皮肤性病科、神经内科。首诊原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就诊114例(占30.8%),因消化道问题就诊62例(占16.8%),因皮肤性病就诊30例(占8.1%)。这些病例中有288例(占77.8%)患者就诊时已有不同类型的皮肤损害;315例(占85.1%)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321例(占86.8%)患者出现消瘦、乏力、纳差。
   2、并发皮肤性病的状况与免疫学改变:
   (1)皮肤性病类型:
   发生皮肤病和/或性病的共304例(82.2%),涉及50余种皮肤病和性病。主要分为:①感染性皮肤病:共199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9.94个/μl。②炎症性皮肤病:共78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8.02个/μl。③肿瘤性皮肤病:6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31.09个仙。④其它皮肤病和皮肤损害:共101例,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10.71个仙。四组间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F=0.91,P=0.436。在合并的皮肤病中最常见的是真菌感染性皮肤病183例(49.5%),其中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meffei,PSM)发病率高,有57/370例(占15.4%)。
   (2)免疫状况:
   患者在首诊时往往已有严重的免疫缺陷,370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位计数为12.26<50个/μl,有78.09%患者首诊时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50个/μl,93.26%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小于200个仙;仅有6.74%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大于201个仙;患者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和机会性感染。
   (3)皮肤性病的发生与免疫状况的关系:
   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和种类数呈负相关,表明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并发的皮肤病越多。
   结论:
   1、临床流行病学有新特征:住院病例中虽然中青年病例数最多(占64.05%),但高龄感染者也有较高的比例(50岁以上病例占33.51%);病例来源地涉及广西的所有市、县,呈弥漫性不均匀分布;疾病在流动务工人员中传播,农村传播比以前明显,农民病例多;性传播为主要传染途径,传播范围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弥漫型扩散;10年间住院病例数呈逐渐递增趋势,壮、汉族间病例比例无明显差异;临床医疗过程可以发现较多HIV/AIDS病例,提示临床医师尤其是综合医院和皮肤科医师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防治策略,以及调整研究导向时应予以重视;由于患者的症状及临床表现各异,首诊涉及众多学科,因此提高所有临床学科对HIV/AIDS的认识,加强临床各个环节对可疑对象的HIV抗体筛查是及早发现HIV/AIDS的重要途径,对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2、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皮肤病发病率和种类数呈负相关,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并发皮肤病的种类就越多、越严重。HIV/AIDS并发的多种皮肤性病都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与HIV感染相关的皮肤性病的特征有助于HIV的早期诊断及感染分期,并有助于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
   3、本研究病例中合并感染以真菌感染,尤其是念珠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者较多,对AIDS临床诊疗有指导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