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正畸力影响OVA致敏大鼠牙周组织RANKL、CK表达变化的研究
【6h】

正畸力影响OVA致敏大鼠牙周组织RANKL、CK表达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图像采集和分析

3.统计学分析

4.结果

5.讨论

6.结论

7.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组织蛋白酶K的研究新进展

临床病例报告

病例1

病例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
  构建正畸力作用下大鼠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OVA致敏大鼠与正常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检测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osteoclast,0C)、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ligand,RANKL)和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K)的表达及变化规律;探讨OVA致敏因素是否对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存在影响。
  方法:
  选取4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致敏组(T1)大鼠于第1、7天各腹腔注射1ml OVA致敏液,第14天腹腔注射1ml OVA激发液。非致敏组(T2)大鼠在相同时间各腹腔注射1ml生理盐水,设为加力对照组。在第15天,两组大鼠经麻醉后内眦取血并分离血清,ELISA法定性测定血清0VAsIgE,确认OVA致敏模型建立成功后再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将NiTi拉簧固定于左侧(L)上颌第一磨牙,以两颗上切牙为支抗,40g力近中牵引第一磨牙,右侧(R)上颌第一磨牙设为非加力对照。两组大鼠于加力后第1、3、5、7、14天处死并制作标本,每个时间点各处死4只。模型测量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牙移动距离。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变化。TRAP染色计数上颌第一磨牙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牙周组织中RANKL和CK的表达变化,应用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对RANKL、CK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GraphPad Prism5.0绘图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
  结果:
  (1)成功建立大鼠OVA致敏模型和正畸牙移动模型。
  (2)牙移动距离:T1L与T2L两加力组牙移动规律与经典牙移动规律相似,但在第二期出现少量回弹。组间比较显示第3天T1L组牙移动距离大于T2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移动距离虽然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HE染色:T1L与T2L两加力组在40g持续正畸力下牙周组织压力侧出现规律的组织改建及骨吸收变化。第1、3、5天组织变化表现为骨吸收,第7天后骨吸收现象逐渐减少,第14天牙周组织开始修复。
  (4) TRAP染色:加力早期,T1L与T2L两加力组成熟破骨细胞数量存在时间依赖性,在第5天到达高峰,加力后期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各时间点T1L组破骨细胞数量均高于T2L组,但仅在第3、7、14天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1L与T2L两加力组RANKL和CK的表达水平随加力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时间点T1L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T2L组。RANKL和CK表达的差异分别在第3、14天和第5、7天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加力组RANKL和CK的表达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
  结论:
  与正常大鼠相比,各时间点OVA致敏大鼠牙周组织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RANKL及CK的表达水平升高,牙周改建更加活跃,但仍然符合牙周组织改建周期性变化规律。提示卵清蛋白致敏大鼠体内产生的Ⅰ型超敏反应促进了正畸牙移动中压力侧组织改建活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