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L-16基因多态性和肝纤四项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6h】

IL-16基因多态性和肝纤四项与肝炎、肝硬化、肝癌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个人简历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 实验方法

4.质量控制

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各组基本资料

2. IL-16基因三个SNPs位点PCR扩增产物电泳结果

3 IL-16 基因三个SNPs位点酶切产物电泳结果

4 IL-16基因三个SNP位点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5.哈-温平衡定律检验结果

6 IL-16基因三个位点基因分布与感染HBV相关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7 IL-16基因多态性与HBV-HCC相关性的分层分析

8 IL-16基因rs11556218,rs4072111和rs4778889构建单倍型分析

讨论

1.IL-16的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

2. IL-16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关系

3.IL-16基因多态性与HBV-HCC相关性的性别差异分析

4. IL-16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相关性的年龄差异分析

5.IL-16基因多态性与HBV-HCC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吸烟、饮酒习惯差异分析

6. IL-16基因rs11556218,rs4072111和rs4778889位点构建单倍型分析

7.肝纤四项与HBV相关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分析

8.课题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录1中英文缩写索引

综述:白介素-16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白介素-16(IL-16)基因rs11556218G/T,rs4072111C/T和rs4778889C/T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比较肝炎、肝硬化、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IL-16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同时动态分析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病理状态下肝纤四项即血清Ⅳ型胶原(CIV)、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NP)(简称肝纤四项)的含量变化,希望通过此项群体研究,揭示广西人群中IL-16的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和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病风险的关系,寻找相关动态变化的血清学指标,为肝癌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纳入研究对象共592例,其中病例组424例,包括CHB129例,HBV-LC129例,HBV-HCC166例;健康对照组16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分别检测IL-16rs11556218、rs4072111和rs4778889三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并利用DNA直接测序法进行测序验证。采用群体遗传学哈-温平衡(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HWE)定律检验各病例组和对照组纳入人群是否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是否具有群体代表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种族、吸烟、饮酒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条件,计算OR值(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析IL-16基因多态性与CHB,HBV-LC和HBV-HCC的发病风险相关性。肝纤四项采用竞争抑制和夹心法原理检测,通过Mann-Whitney U法进行两两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在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病理状态下肝纤四项差异情况。
  结果:⑴对照组、CHB组、HBV-LC组以及HBV-HCC组IL-16基因rs11556218、rs4072111和rs4778889位点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WE定律(P值均大于0.05),说明数据来自同一孟德尔群体。⑵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有TT、TG和GG三种基因型。以野生型TT基因型作为参照,联合TG+GG基因型(显性模型)以及TG、GG基因型与CHB、HBV-LC和HBV-HCC的患病风险均无相关(P值均大于0.05);发现G等位基因与T等位基因比增加CHB的患病风险(OR=1.51,95% CI=1.06-2.15,P=0.021),与HBV-LC和HBV-HCC的发病风险均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⑶IL-16基因rs4072111位点有CC、CT和TT三种基因型。以野生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为参照,未发现CT、TT基因型、T等位基因以及联合CT+TT基因型(显性模型)与CHB、HBV-LC、HBV-HCC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⑷IL-16基因rs4778889位点有TT、TC和CC三种基因型。以TT基因型作为参照,结果显示,TC基因型可降低HBV-HCC的发病风险至0.56倍,TC基因型与CHB和HBV-LC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联合TC+CC基因型(显性模型)以及CC基因型与CHB、HBV-LC和HBV-HCC的患病风险无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⑸对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习惯进行分层分析发现,携带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TG与TG+GG基因的女性患HBV-HCC风险显著增加;携带IL-16基因rs4072111位点CT与CT+TT基因的男性、吸烟者和较年轻者(年龄<50岁),显著降低HBV-HCC患病风险;携带IL-16基因rs4778889位点TC与TC+CC基因的男性,较年轻者(年龄<50岁)患HBV-HCC风险显著降低。⑹对IL-16基因rs11556218、rs4778889和rs4072111三个SNPs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TCT单倍型降低CHB发病风险(OR=0.66,95%CI=0.47-0.94,P=0.022),GTT单倍型降低HBV-LC的发病风险(OR=0.38,95%CI=0.16-0.90,P=0.023),表示TCT单倍型对CHB是一个保护性因子,GTT单倍型对HBV-LC是一个保护性因子。GCT单倍型显著增加了CHB(OR=8.59,95%CI=3.56-20.75,P=0.001)和HBV-HCC(OR=2.59,95%CI=0.99-6.75,P=0.044)的发病风险。表示GCT单倍型对CHB和HBV-HCC是一个危险因子。⑺肝纤四项肝硬化组的CIV、HA和LN值高于其他各组,其次是在肝癌组CIV、HA和LN值高于肝炎组;肝炎组PIIINP值高于其他各组,肝癌组PIIINP值高于肝硬化组。
  结论:①携带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G等位基因患CHB的风险增加至1.51倍,TG与TG+GG基因型的女性患HBV-HCC风险显著增加;携带IL-16基因rs4072111位点CT与CT+TT基因的男性、吸烟者和较年轻者(年龄<50岁),患HBV-HCC风险显著降低;携带IL-16rs4778889位点TC基因型患肝癌的风险显著降低至0.56倍,TC与TC+CC基因的较年轻者(年龄<50岁),男性患HBV-HCC风险显著降低。②TCT单倍型降低CHB发病风险,GTT单倍型降低HBV-LC的发病风险。GCT单倍型显著增加了CHB和HBV-HCC的发病风险。③C.HB,HBV-LC,HBV-HCC的CIV、PIIINP、HA和LN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著录项

  • 作者

    唐文军;

  •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检验诊断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山;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12.62;R361.3;
  •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基因多态性; 细胞病理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