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MPTP诱导的食蟹猴慢性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评价研究
【6h】

MPTP诱导的食蟹猴慢性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评价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英文缩写一览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MPTP食蟹猴偏侧帕金森病模型的建立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第二部分 MPTP食蟹猴慢性偏侧帕金森病模型行为学评价研究

一 实验材料

二 实验方法

三 实验结果

四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α-synuclein生物学特性及在帕金森病的传播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以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为主的同时伴有睡眠障碍、认知缺失等多种非运动症状的多系统神经变性疾病,患病率在全人群约为0.3%,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7%。由于PD发病隐匿,尽管经过多年来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多种致病学说也相继被提出,但确切的致病机制仍不明了,所以对类似于原发性PD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可能突破科研及药物临床应用的瓶颈。
  非人灵长类动物运动行为特点与人类颇为相似,是最佳的用于建立PD动物模型的动物资源,并且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的模型最接近于PD的临床特点,使得非人灵长类MPTP模型几乎是目前为止最理想的PD动物模型。然而,在先前的报道中,研究者较多关注建模动物短期的变化,鲜见对动物建模6年后的报道,未能对模型动物进行长期随访性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以致MPTP长期诱导下的非人灵长类食蟹猴PD模型运动与非运动行为变化未明确。
  目的:
  本课题拟通过对食蟹猴PD模型建模期视频录像评分和影像学PET数据分析,以确定经手术向动物左颈内动脉注射神经毒素MPTP成功构建稳定的偏侧PD模型,再运用多项测试装置进行包括临床评分、上肢精细运动、总体运动活动监测和工作记忆-认知功能等实验研究,旨在明确MPTP长期诱导下的食蟹猴PD模型运动与非运动行为的变化,为PD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方法:
  1通过对食蟹猴左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构建偏侧PD模型建模期的视频录像进行评分和影像学PET数据分析,以确定成功构建稳定的食蟹猴PD模型;
  2将建模6年后食蟹猴的视频录像评分同建模期对比,明确MPTP长期诱导下食蟹猴全身症状发生的变化;
  3进而利用九孔取食板、MAP装置、固定猴椅分析PD模型食蟹猴与正常对照组食蟹猴上肢精细运动功能之间的差异;
  4利用身体活动监测器PAM,对两组食蟹猴在饲养笼每日的运动活动量分析,并将不同时间段的运动量分别比较,据此了解食蟹猴PD模型运动量与睡眠状况同正常猴的差异;
  5最后,通过DMTS认知测试装置,来了解MPTP长期诱导下的慢性偏侧帕金森病食蟹猴工作记忆-认知功能方面的特点,以及同正常组食蟹猴比较,分析存在的差异。
  结果:
  对食蟹猴PD模型建模期的视频录像评分结果显示,在注射MPTP术后3个月内,所有食蟹猴临床评价分值均可达到10分以上,影像学PET数据分析显示,食蟹猴受损侧的纹状体F18-AV133的摄取率较正常侧显著降低(约46.4%)。
  对食蟹猴PD模型当前视频录像分析结果显示,建模6年后食蟹猴帕金森病临床症状评分(5.59±1.392分)较比MPTP建模期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两组食蟹猴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分析显示,在九孔取食板取食时间测定中,正常对照组左右侧上肢取食用时分别为(702.852±44.307ms)、(710.119±69.020ms),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右侧(毁损侧对侧)上肢拒绝执行取食操作、左侧(毁损侧)上肢取食用时为(954.397±98.909ms),相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AP装置取食时间测定中,食蟹猴一侧上肢执行单次取食过程包含的伸肌运动、手部运动、屈肌运动,其用时在PD组左侧依次为(0.139±0.029s)、(0.448±0.091s)、(0.187±0.052s),正常组左侧依次为(0.113±0.021s)、(0.289±0.050s)、(0.157±0.048s),相比正常组,PD组取食运动过程中包含的3个成分用时均显著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PD组右侧拒绝执行取食操作,正常组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固定猴椅取食实验中,食蟹猴PD模型左右两侧上肢取食次数分别为(8.40±1.173)、(1.31±0.485)。
  身体活动量监测器PAM表明,食蟹猴PD模型全天24h总运动量及昼光12h运动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减少,而夜光12h运动量显著增加。工作记忆-DMTS认知测试显示,在Delay时间为0s时,测试第1天两组食蟹猴推板正确率差异不明显,在第5天测试中,PD组正确率出现严重下降(约降至55%),而正常组依然保持在80%以上,在测试的第8天,PD组正确率降至约47%,相反正常组动物的推板正确率提高至90%左右;在Delay时间为随机5s、15s、30s时,正常组正确率在5s时最高(约86%)、30s时最低(约72%),而PD组在不同延迟条件下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低于正常组。
  结论:
  经手术向食蟹猴左侧颈内动脉注射神经毒素MPTP可构建稳定的偏侧PD模型;食蟹猴PD模型建模6年后帕金森病症状较比MPTP建模期有所减轻;MPTP长期诱导下的食蟹猴PD模型其给药对侧纹状体亦受损伤,此外还造成食蟹猴睡眠障碍和学习认知功能缺失;MPTP对食蟹猴脑组织损伤非限于黑质纹状体结构区域,需结合相关实验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