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医药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6h】

中医药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词语对照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4 试验方法

5 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情况

2 临床结果比较

3 安全性评价

理论探讨

1 中医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认识

2 中医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识

4 护理干预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5 导师关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学术思想

6 中医药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探讨

7 结果分析

8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知情同意书

附录4 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附录5;在校期间论文、科研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展开▼

摘要

背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髋部周围骨折及髋关节置换术后VTE发病率高,具有致命性肺栓塞致死率高,开展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中医药多学科模式对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或许将是其中的一个思路。
  目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运用中医药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其对髋部骨折术后DVT的相关指标、住院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死亡率的影响,综合分析多学科协作模式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的作用机理,为进一步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死亡率寻求方法。
  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入选病例进行随机编号,按随机数表分别选取40例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40例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河南省中医院骨伤病区住院的老年髋部骨折住院病历,所选病例来源于同一个医疗小组诊治的患者。基于实施中医药多学科模式前后的住院时间,将入选病例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试验组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区间为60~93岁,年龄为75.03±9.3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股骨颈骨折24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60~85岁,年龄为73.83±7.08岁,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27例。试验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试验组患者入院后,由骨科医师、护理人员组成医疗小组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制定诊疗计划,采用舒适护理、辩证论治施用中药汤剂(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等方法进行早期干预,同时根据指南,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术后12小时于患者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根据患者体重选择所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剂量),术后每天注射一次,连续应用14天。术后,医疗小组再次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评估,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和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选取相同的主刀医师、麻醉方式。采用常规护理、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及物理根据患者病历记录,收集患者人口学信息、既往病史、临床及实验室数据(实验室及检查仪器与试验组相同)。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4天、术后第14天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D-二聚体变化情况及彩色多普勒检查下肢静脉变化情况。同时应改良Wells(2003)DVT评分对患者进行深静脉形成情况评估,必要时进一步行其他辅助检查和静脉造影进行确诊。统计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前后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整理数据,计量数据使用成组设计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取检验水准α=0.05,P<0.05,检验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①各项指标的比较:试验组术后第4天、术后第14天在改善HGB、PT、TT、DD优于对照组,不能认为试验组在改善PLT优于对照组。②静脉返流率的比较:试验组术前有1例发生静脉返流;对照组术前有3例发生静脉返流,两组患者术后术前静脉返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两组资料具有同质性及可比性。试验组术后第4天发生4例静脉返流,对照组术后第4天发生13例静脉返流,两组患者术后第4天静脉返流发生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试验组改善术后静脉返流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第14天发生2例静脉返流,对照组术后第14天发生9例静脉返流,两组术前静脉返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③试验组术后出现下肢DVT的发生率10%(4/40);对照组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2.5%(13/40)。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试验组在预防DVT时优于对照组。④试验组无肺栓塞、死亡事件的发生,对照组出现一例因肺栓塞导致的死亡;试验组住院时间为19.29±2.36天、对照组为21.22±4.82天。比较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多学科协作模式可以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死亡率、并且能减少住院时间。
  结论:①多学科协作模式与之前的常规预防、护理、治疗相比,能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②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贫血状况,改善术后血液粘滞情况。③多学科协作模式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