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院外猝死复苏后综合征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研究
【6h】

院外猝死复苏后综合征患者脑功能预后的预测指标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英文缩略词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相关界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两组间一般资料对脑功能预后影响的比较

2.两组间相关指标对复苏后综合征患者脑功能预后影响的比较

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ROC曲线分析结果

第三章 讨论

1、年龄、性别的影响

2、院外猝死基础疾病的影响

3、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的影响

4、血清乳酸的影响

5、GCS评分、APACHII评分的影响

6、PCT浓度的影响

7、BNP浓度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心肺脑复苏后亚低温治疗的应用与争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分析院外猝死患者恢复自主循环后脑功能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这类患者脑功能预后提供借鉴。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期间成人院外猝死、恢复自主循环(ROSC)且存活≥3天、收治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63例患者,参考国际Utstein模式采集患者资料,包括猝死原因、猝死场所、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血清乳酸、脑利钠肽(BNP)浓度、降钙素原(PCT)浓度等;根据患者离院时(或住院28天)脑功能评分(CPC),将患者分为脑功能预后良好组(CPC1~2)与脑功能预后不良组(CPC3~5),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影响复苏后综合征患者脑功能预后的指标。
  结果:1、本研究显示患者发病年龄为15~88岁,平均年龄(52.81±17.65)岁,男性患者40例(63.49%),女性患者23例(36.51%);预后良好组20例,平均年龄(54.55±15.82)岁,预后不良组43例,平均年龄(52.00±18.56)岁。在引起猝死病因分类中,心源性疾病30例(47.62%),所占比例最高,脑源性疾病10例(15.90%),肺源性疾病4例(6.32%),其他情况19例(30.16%)。
  2、两组患者在GCS评分、ROSC时间、PCT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性别、APACHⅡ评分、血清乳酸、BNP浓度、脑源性疾病、肺源性疾病及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源性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脑功能预后的关系密切(P=0.005,OR=0.702),是影响脑功能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性别、年龄、发病原因、ROSC时间、APACHⅡ评分、血清乳酸、BNP浓度、PCT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功能预后无明显的影响。
  4、ROC曲线显示:入院时GCS评分在8分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86、93.02%、75.00%;ROSC时间在10分钟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74、76.74%、60.00%;PCT浓度在1.23ng/ml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0.82、81.40%、75.00%。
  结论:成人院外猝死以心源性为主,入院时GCS评分是影响其住院28天内脑功能预后的最有意义的指标,可为早期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著录项

  • 作者

    刘冬贤;

  • 作者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广西医科大学;
  • 学科 心血管内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继金;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07;
  • 关键词

    院外猝死; 复苏后综合征; 脑功能; 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