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低水平镉暴露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6h】

慢性低水平镉暴露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广西遗留性镉污染区一般人群尿镉水平和血管内皮功能现状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慢性低水平镉暴露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关系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低水平镉暴露对一般人群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了解一般人群慢性镉(Cd)暴露和血管内皮功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分析尿镉(UCd)浓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的关系,为评价慢性低浓度Cd暴露对一般人群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方法:本课题以广西某铅锌废弃矿区周边区域及相邻乡镇非污染区域为研究现场,招募当地成年居民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采用现况研究设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吸烟史、饮酒史、现患疾病和近期药物使用情况等;现场测量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和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水平;收集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和尿液标本,测定血清葡萄糖、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C反应蛋白、血清肌酐和UCd、尿肌酐含量。
  本研究统计分析均按性别分层:首先,对研究对象在不同特征层面的UCd浓度和FMD水平进行统计描述。第二,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分别探索UCd浓度的关联因素和FMD水平的关联因素。第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UCd浓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FMD<7%)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第四,运用限制性二次样条模型探讨UCd浓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最后,分析UCd浓度与年龄、民族、高血压等特征变量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
  结果:
  1、本研究共702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4.4±0.4岁,UCd浓度中位数为1.25μg/g肌酐[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3.50μg/g肌酐],FMD水平中位数为8.5%(IQR:5.1%)。其中男性241例,UCd浓度中位数为1.04μg/g肌酐(IQR:3.07μg/g肌酐),FMD水平中位数为7.4%(IQR:4.2%),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占45.2%;女性461例,UCd浓度中位数为1.38μg/g肌酐(IQR:3.96μg/g肌酐),FMD水平中位数为9.3%(IQR:5.2%),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占26.7%。
  2、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于UCd浓度,在男性中的关联因素为民族、年龄、吸烟状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在女性中的关联因素为民族、年龄。对于FMD水平,在男性中的关联因素为肱动脉基础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水平;在女性中的关联因素为肱动脉基础径、绝经状态、民族。
  3、UCd浓度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全混杂因素调整模型中,男性UCd浓度最高等分与最低等分相比,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比值比(OR)为2.65[95%可信区间(CI):1.08,6.52]。女性UCd浓度最高等分与最低等分相比,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OR=0.53(95%CI:0.28,1.00)。在男性和女性中,UCd浓度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
  4、UCd浓度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调整了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等混杂因素后,男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在整个UCd浓度范围内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在UCd低浓度范围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随着UCd浓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女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在整个UCd浓度范围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在UCd低浓度范围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随UCd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随后曲线有所回升。
  5、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群体中,年龄、民族、吸烟(男性)、绝经状态(女性)、高血压、脂质紊乱、血糖、体质指数、C反应蛋白和UCd浓度之间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的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本研究男性、女性群体的慢性Cd暴露整体均处于低水平现状,男性、女性中分别有45.2%、26.7%的群体存在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2、UCd浓度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与年龄和民族有关。此外,吸烟是男性UCd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FMD水平的共同影响因素为肱动脉基础径。此外,绝经是女性FMD水平降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3、低浓度Cd暴露和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未呈现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但在低水平范围内可使男性血管内皮功能损害的发生风险上升,而在女性中,慢性Cd暴露水平的增加仍无此效应。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曲线进一步说明了慢性Cd暴露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存在性别差异。
  4、本研究无论在男性还是女性群体中均未发现特征变量与UCd浓度之间对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发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