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
【6h】

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和舌骨位置的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个人简历

缩略语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X线头影测量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3 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比较

4 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变化的相关性

讨论

1 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上气道形态结构研究的意义

2 本研究对象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特点

3 本研究对象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变化

4 MIA支持下Ⅱ类高角骨面型矫治前后牙颌颅面结构的变化

5 本研究的相关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Ⅱ类高角骨面型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形态特征

典型病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对比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牙颌颅面结构的变化;比较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上气道矢状径与无鼾正常中国人之间的差异;对比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变化;探讨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固有口腔容积的改变对上气道结构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按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2例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14~34岁(19.82±5.90岁),ANB角5°~9°(6.82°±1.54°),SN-MP角40°~55°(45.48°±4.45°),所有病例拔牙设计,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种植钉支抗矫治。主动矫治时间20~28月,矫治完成后医患双方对矫治结果满意。矫治后前后牙尖窝关系良好,颌骨矢状向不调得到改善,垂直向得到一定的控制。X线头影测量方法测量比较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上气道矢状径与无鼾正常中国人之间的差异,测量比较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前、后牙颌颅面结构的变化,测量比较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变化。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对牙颌颅面结构、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的相关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结果:
  1.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男、女性上气道鼻咽段、腭咽段、喉咽段较无鼾正常中国男、女性窄;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女性上气道舌咽段较无鼾正常中国女性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SNA、ANB、SN-MP、U1-SN角较矫治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L1角较矫治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鼻咽段、腭咽段、舌咽段较矫治前窄,喉咽段较矫治前增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4.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拔牙矫治后舌骨水平距离、垂直距离增大,矫治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矫治前后Y轴角变化值与舌骨水平距离变化值呈正相关;其余矫治前后牙颌颅面测量项目与上气道矢状径及舌骨位置变化值无相关性。
  结论:
  1.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得到良好改善,垂直向位置得到有效控制,提示临床完善的支抗设计及上下颌骨矢状向、垂直向的有效控制是该类错正畸掩饰性治疗后牙颌颅面形态位置得以改善的基础;
  2.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上气道矢状径各段均较无鼾正常中国人狭窄,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前人“Ⅱ类高角骨面型患者具有狭长的上气道矢状径”之研究结论;
  3.恒牙列Ⅱ类高角骨面型MIA支持下拔牙矫治后,上气道各段均发生了程度不同的狭窄、舌骨位置更趋低位,虽然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为不利于上气道正常功能行使的结果,也是OSAHS的发生隐患,需提请临床重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