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6h】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研究方案及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的关系

3 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讨论

1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发展

2 对 RA 辨证论治的研究

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类风湿病例观察表

附录2 RA症状分级量化表

文献综述: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在校期间论文论著和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目的:本次研究统计分析了13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了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辩证分型与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客观化研究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辩证分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2010年出版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尪痹(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案”中的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方法确定患者的证型;并制定类风湿关节炎病例观察表,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主要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数据,先观察分析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各证型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甲氨碟呤10~15mg po qw+来氟米特片20mg/d),疗程为4周,记录治疗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数据,最后统计分析治疗后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以及各证型治疗前与治疗后实验室指标的转归情况。
  结果:1中医证型与一般资料的关系:136例患者的年龄在l8岁至70岁之间,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51.60±8.95)岁。使用方差分析在各证型中年龄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37例,占27.2%;女性患者99例,占72.8%。采用卡方检验6个证型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证型分布情况:风湿痹阻证26例,占19.1%;寒湿痹阻证24例,占17.7%;湿热痹阻证37例,占27.2%;痰瘀痹阻证8例,占5.9%;气血两虚证20例,占14.7%;肝肾不足证21例,占15.4%。
  3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1)与 CRP、ESR的关系: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各证型 CRP均值,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无论治疗前或治疗后,各证型 ESR均高于正常值。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各证型 ESR均值,发现湿热痹阻证数值明显高于气血两虚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湿热痹阻证ESR均值明显高于肝肾不足证(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 RF的关系:RF阳性率分布情况:湿热痹阻>寒湿痹阻>风湿痹阻>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在高滴度阳性组里,湿热痹阻证和气血两虚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各证型 RF数值均高于正常值。各证型间比较发现治疗前湿热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湿热痹阻证与气血两虚证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与 HGB的关系:无论治疗前后虚证(气血两虚、肝肾不足)HGB数值均低于实证(风4各证型在血小板 PLT、红细胞 RBC、白细胞 WBC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的数值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上述指标很难反映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型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