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6h】

论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代理获取

目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 稻作孕育的文化及其对壮侗语族群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 谷种起源型民间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一) 动物携来型谷种起源作品

(二) 神造神授型谷种起源作品

(三) 英雄寻取型谷种起源作品

三、 抵抗天灾型民间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四、 稻作经验型民间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五、 生活习俗型民间口头创作的稻作文化内涵

(一) 表现在节日俗庆中的稻作意识

1、 与稻作生产有关的节日俗庆的起源故事

2、 仪式歌谣的稻作文化内涵

(二) 体现在稻作生产中的各类崇拜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居住着的,包括壮、侗、布依、毛南、水、仫佬等民族在内的壮侗语族群有着相同的民族渊源、相近的文化传统,且与世界稻作起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们在逐步走向完善的、从事稻作农业生产的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稻作农业为本源的生活模式、思维模式、审美意识及价值观念,构成了以稻作文化为核心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群落。其民间口头创作能充分地反映出壮侗语族群人民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其中的许多民间口头创作仍保留着稻作文化的深刻烙印。将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壮侗语族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民间口头创作中的稻作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通过揭示民间口头创作中的稻作文化内涵,也同样可以提高民间口头创作的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的认识价值。稻作文化产生和形成于水稻耕种的生产过程当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的壮侗语族群成为较早发明水稻人工栽培技术的族群,也较早地进入了生产及生活模式都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稻作文化对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社会生活的影响是普遍而深远的。壮侗语族群生活中所涉及的实物文化、行为文化以及观念文化大都统一于稻作文化的影响之下。本文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和审视华南—珠江流域中上游地区壮侗语族群的民间口头创作中,如谷种起源型、抵抗天灾型、稻作经验型和生活习俗型民间口头创作中的稻作文化内涵,得到了对于壮侗语族群稻作文化更深一步的认识。即稻作文化不仅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文化,又是体现壮侗语族群人民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觉醒的文化,同时,稻作文化还是一种彰显壮侗语族群内向性心理特征的文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