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的技术贸易(1932—1949年)——以电工工业为透视点
【6h】

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的技术贸易(1932—1949年)——以电工工业为透视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一)、学术回顾

(二)、选题缘由及选题意义

(三)、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资源委会与美国开展技术贸易的历史条件

(一)、中美技术贸易的必要性

(二)、资源委员会与美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二、资委会与美国开展技术贸易的实践

(一)、资委会与美国开展技术贸易的实践概况

(二)、中央电工器材二厂与美国亚克屈勒电子管公司技术贸易

1、合作缘起及经过

2、合同执行

3、技术贸易合同分析

4、技术贸易经济效益考察

5、技术贸易特点分析

(三)、中央电工器材厂与美国西屋公司技术贸易

1、背景

2、技术贸易进程

3、技术贸易合同执行

4、技术贸易合同分析

5、技术贸易经济效益考察

6、技术贸易特征及动因考察

三、技术培训实习

(一)、赴美实习之缘起与赴美培训、实习的筹备工作

(二)、赴美实习概况及特征

(三)、中央电工器材二厂与美国亚克屈勒公司技术贸易案实习

(四)、中央电工器材厂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技术贸易案实习

结语

附录:资委会与美国亚克屈勒电子管公司技术合用合同

参考文献

大事记

后 记

展开▼

摘要

文章共分为五部分。  前言部分除了提到论文的学术史、选题缘由及价值、研究方法外,还在开头明确了技术贸易的含义,以便使选题有一个更好的界定。  第二部分主要从中美开展技术贸易的必要性、可能性两方面分析。试图将其复杂的历史背景明晰化。笔者认为,资委会与美国开展技术贸易,引进先进技术以促进工业现代化进程,是工业的落后现状与国防需求的紧迫性这一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从宏、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剖析。阐述的指导思想是由宏观到具体,以小见大。  首先,阐述资委会与美国技术贸易的宏观概况及特征。重点分析了该时期技术引进的总特征是由原来的盲目、懵懂感性阶段进入到技术引进与进口替代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理性阶段。透过纷繁的技术贸易活动总结出前后两阶段的个性是:战前少,战后多;战后技术贸易合作区域有向台湾地区转移的趋向等。最后指出了选取电工工业为个案的原因所在。  其次,微观个案分析。分别选取战前中央电工器材二厂与美国亚克屈勒电子管公司技术贸易及战后中央电工器材厂与美国西屋公司的技术贸易为个案。依据详实的档案资料再现了两技术贸易的全过程。通过纵、横向比较分析,指出:技术引进与进口替代相互促进有机结合是该时期中美技术贸易的总特征。战后“经济技术合作”趋势是战前、战后技术贸易的根本区别。同时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分析了生产关系与技术转移的关系。  第四部分主要论述作为技术贸易内容之一的培训实习。分别从实习人员缘起与筹备、赴美实习概况、技术贸易案内实习等层面深入考察。重点分析了资委会与美国技术贸易案内的实习概况及特点。  结语部分论述资委会与美国技术贸易的历史定位及其局限性。指出:资委会与美国技术贸易并非是“引狼入室掠夺工矿权利的行径”,而是后发展国家加快工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最后指出“制度变迁”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的必要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