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勒内·吉拉尔美学思想研究
【6h】

勒内·吉拉尔美学思想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勒内·吉拉尔(RenéGirard 1923-)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人类学家、文学批评家。作为人类学家,他却把文学当作考察的对象,寻找文学后面的真实,寻找人的本质。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介绍和分析吉拉尔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吉拉尔通过阅读大量欧洲著名小说,在文学作品里寻找大量的案例来证明他提出的“模仿欲望”的理论。吉拉尔把我们笼统称为“欲望”的基本心理结构进行区分为“需求”和“欲望”两种。人竭力追求他者的欲望,不可避免地导向吉拉尔称之为“模仿的欲望”的欲望模式。在这个由主体、客体、介体构成的三角欲望的模式中,主体更直接指向的是介体。他区分“外中介”与“内中介”。内中介的概念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嫉妒、羡慕、怨恨这些涉及欲望竞争的人类基本情感范畴,这些情感的难解之处就在于它们始终由一种欲望三角造成,总是一种绑缚在一起的主体与介体间“楷模 /阻碍”的双重情结,我们嫉妒、怨恨的对象往往就是我们衷心崇拜和模仿的模式,并且我们会千方百计隐藏这种模仿。吉拉尔指明“内中介”是欲望竞争的深层原因,介体愈靠近,客体的具体价值就愈少,越容易导致对于客体的“形而上的失望”,导致虚无恐慌。人们的欲望相互抄袭,形成了“双重中介”形式,两个主体愈是接近,愈是认同他们的欲望,他们之间的对立就愈残酷,也就愈没有意义,抽空了客观精神。同时,通过弗洛依德的“欲望”、柏拉图的“模仿”和吉拉尔的“模仿欲望”理论进行比较,吉拉尔尝试以人类模仿天性来奠定人类学根基,寻求对人类思想文化建构的新阐释。 第二部分,吉拉尔分析人类社会的一种最常见的现象:迫害替罪羊,来继续探讨“模仿的欲望”的表现与结果。通过分析历史文本来确定迫害是真实存在的,并指出这种迫害现象成为了每个社会秩序创始的和结构的原则。 第三部分,吉拉尔把目光转向对跨文化的人类普遍模式的探讨。他从马肖的诗出发梳理出迫害文本的四类范式特征,再将这四类范式演绎到世界上一切迫害文本。在归纳与演绎的过程中,他试图揭示一个在集体暴力中存在的跨文化简图。通过对样板式的神话《俄狄浦斯王》的分析,指出神话是以一种漂亮的外表掩饰着迫害。宗教的牺牲仪式的原则是建立一种替代其它暴力的“创始的暴力”。一个人的死亡换来大家的生存,这就是神话的替罪羊机制。 第四部分,吉拉尔发现《圣经》中许多方面都涉及“迫害”主题,谈及受难者与“替罪羊”紧密的关系。与神话作者竭力掩饰其迫害本质的不同,《圣经》不仅没有掩饰集体迫害,反而揭示一场迫害的事实。这种揭示就是圣经的启示力量。圣经里迫害的主体是人群,人群的联盟构成暴力的威胁。人群是联合的团体,但完全松散,只通过牺牲它的受难者——它的替罪羊,团体重新获得一致。吉拉尔以模仿理论来分析《福音书》里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是模仿激发人的欲望和竞争以及造成悲剧的、滑稽的误会,从而成为分裂人类的第一源泉,因此,它是一切混乱的源泉,但它也是通过替罪羊的牺牲换来秩序的源泉。模仿发展到最后一致的极点时,受难者使这些人群聚集,矛头对准自己,牺牲自己,恢复了秩序。在我们的世界里,人类文化曾羞羞答答地掩饰着集体暴力起源。但在文化的隐蔽力量后又有一股启示的力量,它揭穿远古的谎言,抵制隐蔽的力量。《圣经》是旧约与新约结合起来形成这股启示的力量。《福音书》自我昭示,拒绝迫害,揭示替罪羊机制,促发迫害团体的崩溃。人类社会只有通过调整相互的暴力,才能永久维持下去。不过,这种牺牲的方案不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的角度来看,此种死亡乃是为了维护共同的秩序和利益,因而此种牺牲是合乎逻辑甚至是合法的,但是存在一种法则的文化来重新认同此种死亡。这种文化大胆的承认替罪羊是无辜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