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6h】

《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文化身份问题

代理获取

摘要

近几年来,一些关注人类的作家获得诺贝尔奖。维·苏·奈保尔是当代著名的后殖民主义作家,在200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典型的移民作家,与西印度的特里尼达岛、亚洲的印度和欧洲的英国都有着复杂的联系。他的祖国是印度,出生在特里尼达,在英国居住和写作,一生都受这三种文化的影响。这种复杂的背景让奈保尔的文化身份具有不确定性和危机性,大家都称他为“无根作家”或“无根之人”。但是在一个文明社会中没有人会不具有文化身份,分析奈保尔的文化身份问题对了解其作品中的后殖民意味会有很大帮助。 在50年中奈保尔出版了30多本著作,他用一种自传体的方式书写人生、旅行和他的后殖民家园思想。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这本代表作中,他叙述了一个殖民地人对身份和个体的追求。这是一个关于印度裔加勒比人毕斯瓦斯先生的故事,尽其一生,他都在寻找独立、自由和身份。“房子”是他一生奋斗追求的动力,是他的生存基础。在文中,对房子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心理含义和社会意义,表现了殖民地移民对无根的迷茫,对安身的渴望。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一生却充满着对文化身份的追求,这也正是奈保尔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追求。通过本书,奈保尔用其特有的描述方式向我们呈现了殖民社会和后殖民社会的状况,那种悲伤而又调侃的语调和细致的结构让他的作品更加生动。 论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理论来分析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文化身份问题。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章介绍小说《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的作者奈保尔及其作品,有关文学评论,及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介绍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先锋赛义德和霍米巴巴的一些观点。第三章回到“房子”这一中心,第一部分从《圣经》中的伊甸园到《失乐园》和《复乐园》,从《汤姆叔叔的小屋》到《一间自己的房子》,这些从古到今的文学作品中都显示出:房子是独立身份的永恒象征;第二部分则是分析《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文中的“房子”和主人公对文化身份的追求。第四章主要讨论文化身份问题。运用吉卜林的一句诗句:“东是东,西是西,绝无相遇之期”来探讨东西方由于殖民历史原因,两种不同的文化是否会真正融合在一起?在文化殖民和文化渗透的后殖民社会中,苦苦找寻文化身份对于殖民地人来说是遥遥无期和绝望的,对奈保尔更是如此。作一个“世界人”或许是暂时可行的办法。第五章则是结论。 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中心话题。怎样印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克服某些后殖民困难还仍然是个难题。根据奈保尔在《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中向我们表达的那样,他们对文化身份的追求注定会失败。但是其过程和行为却是首要的和最重要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