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左江流域崖壁画的认知考古学研究
【6h】

左江流域崖壁画的认知考古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认知考古学的研究背景

(一)国外认知考古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认知考古学的相关研究

三、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发现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基本概况

一、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年代

二、左江流域崖壁画的创作环境及族属

(一)崖壁画的族属

(二)崖壁画的创作环境

第二章 左江流域崖壁画的认知考古学研究

一、崖壁画作画族群的性别认知

(一)性别判定情况

(二)性别认知在骆越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二、左江流域崖壁画分布区域的空间认知

(一)崖壁画分布点及其规律

(二)崖壁画图像群组分布位置及其规律

(三)崖壁画人像个体资料位置分析

(四)崖壁画人像与器物、器物与器物组合资料位置分析

三、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绘画方向性

(一)崖壁画中的全面性

(二)侧身人像中的偏向性

第三章 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社会功能及原始宗教认知

一、崖壁画的社会功能

二、崖壁画的原始宗教认知体现

(一)聚落仪式的再现

(二)崖壁画颜料选择的仪式性分析

三、崖壁画所体现的族群认知发展

(一)仪式信仰度的弱化

(二)仪式元素的变更

第四章 左江流域崖壁画所反映的文化交流与文化比较

一、中国南方岩画体系中的左江流域崖壁画

二、左江流域崖壁画与中国北方岩画的文化比较

三、左江流域崖壁画与沧源岩画的文化比较以及文化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左江流域崖壁画以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崖壁画遗存闻名于世,分布于广西南部山区的左江流域,现存有数量众多的人物、器物以及动物图形图像。崖壁画是研究人类思维发展的重要材料,对于我们研究族群社会关系、族群居住环境以及原始宗教认知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对崖壁画图像进行研究以后,就可以对当时社会族群的认知图谱有直观的了解。本文尝试从认知考古学的角度对左江崖壁画中所反映的性别认知、空间认知以及原始宗教认知作初步探讨。
  本文根据认知考古学理论,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资料采用1987年版《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中的79个地点178处280组崖壁画图像组资料对左江流域崖壁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试图较为全面地阐释左江崖壁画所展示的族群认知图谱。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针对性的对文章选题缘由及其意义、论文研究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同时对所应用的认知考古学理论及其研究现状做了详细的综述。第一章主要是对左江崖壁画主观意识表达之外的客体因素进行研究,涉及崖壁画年代分期、存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创作民族以及民族经济文化遗存。第二章对崖壁画进行深入的认知考古学探究。
  1、通过对人物图像的性别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左江崖壁画中男女性别差异现象比较明显,性别特征明显的人物形象出现频率明显较弱,从而对作画族群的性别认知情况进行推断。本章对左江崖壁画社会功能中的“生殖崇拜”论提出新的可能性。
  2、对崖壁画分布区域、具体地点以及群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从而推断出作者在作画时遵循高低空间、居址优先、岩画保存、以及偏向性原则。
  第三章在前一章研究的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传说资料等对崖壁画的原始宗教认知表达进行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对前面三章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崖壁画形式变化所体现的作画族群认知思维的进化。第四章进一步明确左江流域崖壁画的类型特征并与其他地区的岩画进行对比分析,在画法、风格以及认知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明确左江流域崖壁画在地域以及内容形式上的特殊性。本文核心部分是三、四章对于左江崖壁画认知图谱及其特殊文化价值的研究。
  最后文章强调通过对左江崖壁画遗存所反映的认知图谱的分析,可以初步探究其族群关系及族群思想意识发展的规律,针对崖壁画进行的认知研究为我们更为了解人类思维意识的进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