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初步研究
【6h】

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和增殖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前言

1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简史

2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主要环节

2.1原代细胞的获得及培养

2.2传代培养

2.3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3细胞在体外的生长过程

3.1细胞体外培养的整个生长过程

3.2细胞在体外培养一代内的生长过程

4影响动物细胞体外生长的因素

4.1培养基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4.2物理化学因素的影响

4.3微生物污染

4.4其他因素

5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试验研究

第一章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讨论

第五节小结

第二章EGF、Insulin和IGF-I对体外培养的食蟹猴耳部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材料和方法

第三节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讨论

第五节小结

第三部分总结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本论文选取了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构建了食蟹猴耳部组织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建立培养体系的基础上,运用MTT比色法分析了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胰岛素(Insuli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对5%和10%两种血清浓度下培养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可以获得食蟹猴耳部原代培养物。 2、用0.25%胰蛋白酶+0.02%EDTA消化液消化细胞、用含有10%FBS的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细胞在体外传至第25代。3~5次传代后,培养细胞逐渐纯化,为典型的成纤维型细胞,绝大部分呈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细胞生长时呈放射状、火焰状或旋涡状走势。 3、用含10%FBS和10%DMSO的DMEM为冷冻液,采取手工冷冻法对细胞进行冷冻保存,冻存浓度为5×106个/ml。通过台盼蓝染色法对不同代数细胞冻存前后活率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虽然复苏后存活率有所下降,但均保持在90%以上,传代后细胞形态和生长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4、绘制的细胞生长曲线呈“S”型,细胞生长经历了潜伏期、指数生长期和停滞期,符合体外细胞生长规律。 5、对第10、15、20和25代细胞的染色体倍性进行分析,发现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2。虽然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在80%以上,且四代之间无显著差异。 6、当培养液中血清浓度为5%时,分别添加20~80 ng/ml的EGF、1、5μg/ml的胰岛素、50~100 ng/ml浓度的IGF-I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 7、当培养液中血清浓度为10%时,分别添加10~40 ng/ml的EGF、10、15μg/ml的胰岛素、25~100 ng/ml浓度范围内的IGF-I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