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螺旋粉虱的田间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
【6h】

螺旋粉虱的田间抗药性监测及其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

代理获取

摘要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危险性入侵害虫,加勒比区域植物保护组织已将其列为A2检疫性有害生物。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螺旋粉虱的主要手段。为了摸清防治药剂与螺旋粉虱抗药性之间的关系,在建立螺旋粉虱实验种群的基础上,本文从螺旋粉虱生物测定方法、田间种群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性选育和抗性机理等方面系统研究了螺旋粉虱的抗药性,为制定螺旋粉虱的抗性治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螺旋粉虱实验种群。采集最早发现、无化学防治记录的海南陵水县的螺旋粉虱,以番石榴为饲养寄主,采用叶片固定接虫的方式在通风网棚中建立了螺旋粉虱实验种群,作为相对敏感种群。
   2、建立了适合螺旋粉虱毒力测定的生物测定方法。通过比较叶片浸渍法、药膜法和POTTER喷雾法等3种生测方法对螺旋粉虱成虫的毒力测定,认为POTTER喷雾法是螺旋粉虱适宜的毒力测定方法。确定当喷雾量为1~2ml、喷雾压力为50~100kpa、沉降时间为20~40s时,POTTER喷雾法的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同时验证了采用自然混合日龄成虫进行螺旋粉虱毒力测定的可行性。
   3、采用POTTER喷雾法建立了螺旋粉虱对15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其中,毒死蜱、马拉硫磷和丙溴磷等3种有机磷类药剂对螺旋粉虱的LC50分别为1.5714mg/L、2.2482 mg/L和4.1895 mg/L;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2种拟除虫菊酯类对螺旋粉虱的LC50分别为2.4768 mg/L和2.8832 mg/L;吡虫啉和啶虫脒2种新烟碱类药剂对螺旋粉虱的LC50分别为27.9092 mg/L和32.7043 mg/L。这为今后螺旋粉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4、筛选出了有效防治螺旋粉虱的药剂品种。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螺旋粉虱成虫和若虫均具有较高的毒力和防效,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1.5714 mg/L、2.4768 mg/L和2.8832 mg/L,对若虫的LC50分别为12.9503 mg/L、13.7036 mg/L和8.5276 mg/L;药后1d,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对成虫防效达100%,2.5%溴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对成虫防效达99.24%,48%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对成虫防效为85.58%;药后7d,对若虫的防效也分别达到了100%、97.37%和100%。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可作为螺旋粉虱的有效防治药剂在生产上应用。
   5、系统监测了海南不同地区螺旋粉虱对生产上应用药剂的抗药性。结果表明,目前螺旋粉虱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等防治药剂仍处于相对敏感期,还没有形成抗性或抗性不明显。海南省各地区螺旋粉虱田间种群对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和啶虫脒的抗性倍数分别为2.18~2.64倍、2.78~4.34倍和1.01~4.29倍。
   6、开展了螺旋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用毒死蜱对螺旋粉虱的实验种群进行抗性品系选育。选育至第6代,螺旋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提高了2.44倍。用Tabashnik阈状分析法,计算出螺旋粉虱的抗性现实遗传力h2=0.2405,并对毒死蜱不同选择压下其抗性发展速率进行了预测。假设田间螺旋粉虱不存在外来虫源,每代螺旋粉虱都用毒死蜱防治一次,防治效果为90%时,根据螺旋粉虱的抗性现实遗传力预测,螺旋粉虱田间种群6代后,其理论抗性倍数为5.52倍。抗性发展速率的田间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螺旋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为3.62倍。这为制定延缓螺旋粉虱对毒死蜱抗性的措施提供了依据。
   7、采用酶抑制法和代谢酶活性测定方法,进行了螺旋粉虱对毒死蜱的抗药性机理研究,明确了螺旋粉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与酯酶、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密切相关,而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关系不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