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6h】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桂西北丹池成矿带的中段,是世界著名的锡矿产出地。矿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矿带,即东、西部的锡石-硫化物矿带和中部的矽卡岩型锌铜矿、钨锑矿带。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尚没有一致结论,主要集中在西矿带龙头山100号矿体的成因以及西矿带深部的91、92号层状矿体到底是岩浆热液型还是海底热液喷流沉积型之争。
   论文对大厂矿田的构造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同位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证据,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
   (1)矿田内经历了海西期拉张拗陷与沉积、印支期挤压变形和燕山晚期伸张剪切的构造演化过程,拗陷沉积后的构造组合样式可分为两种类型:①早期构造形成了NW向褶皱和同方向逆冲断裂、挤压劈理、逆冲断裂、NE调整断裂等,属印支期挤压变形作用的产物;②晚期形成了层间滑动破碎带、层间伸展褶皱、拉断石香肠、NW向和NE向断裂的张扭性再活动、SN向张性断裂、NEE向褶皱等,属燕山晚期区域拉伸作用下的产物。
   (2)大厂矿田西矿带“上脉下层”的矿体形态特征主要受控于构造样式的垂向分带。矿床上部由于上覆岩层压力较小,处于相对开放体系,构造变形多以NE向张或张扭性断裂、裂隙为主,矿床下部由于上覆岩层压力较大,且岩性间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在拉张作用下产生一系列层间滑动破碎带,此种构造样式的垂向分带决定了铜坑矿区“上脉下层’’的矿体分布形态。
   (3)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Sn、Pb、Sb等成矿元素在印支期挤压变形层中无明显富集趋势,而在燕山晚期的伸展剪切变形层、SN向张扭性断裂、以及受燕山晚期张扭性改造的NW向F1断裂中显著富集,Zn、Cu元素的富集与Sn、Pb、Sb始终不同步,其受断裂和拉张作用的影响较小。表明中矿带的锌铜矿与西矿带的锡多金属矿可能是不同成矿系统的产物,两者在时空上的共存可能只是一种耦合。
   (4)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的局部隆起区,这种隆起构造是印支期挤压作用使早期沉积厚度较大的地区抬升,并在燕山晚期进一步受构造岩浆活动作用叠加形成。在整个丹池带上,隆起伴随着不同方向的构造叠加,并形成等间距的芒场、大厂、北香和五圩矿田。大厂矿田范围内,在长坡段和龙头山-巴里段形成了两个枢纽隆起区,两个隆起段分别对应长坡-铜坑矿化区和龙头山-巴里矿化区。大厂断裂由北北西转为北西西部位与大厂背斜枢纽隆起部位两者的叠加是形成铜坑矿的有利构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