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胡文英《屈骚指掌》研究
【6h】

胡文英《屈骚指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胡文英《屈骚指掌》概说

第一节 《屈骚指掌》产生的时代及作者

第二节 《屈骚指掌》的版本、体例和注释原则

第二章 《屈骚指掌》对屈原作品思想内容的解读

第一节 对屈原作品历史观的解读

第二节 对屈原作品现实观的解读

第三节 对屈原作品神话观的解读

第三章 《屈骚指掌》对屈原作品艺术特色的解读

第一节 对屈原形象的解读

第二节 对屈原作品修辞手法的解读

第三节 对屈原作品语言的解读

第四章 《屈骚指掌》解读屈原作品的时代特色

第一节 以“时文”之法评点屈原作品

第二节 考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理解,不仅包括我们对某事某物本身的理解,也包括对某种理解的理解。我们理解屈原的作品,不仅包括理解屈原作品文本本身,也包括理解他人对屈原作品的理解。所以,理解他人对屈原作品的理解也是我们研究屈原作品的题中之旨。本文主要研究清人胡文英是如何理解屈原作品的。胡文英《屈骚指掌》一书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成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它是“尤嗜屈骚”的胡文英注骚的心血之作。《屈骚指掌》共四卷,只注他所认为是屈原所作的文章,共二十五篇。他注骚非常重视对屈骚内在旨趣的发掘。注释时先自解,然后参考它书,若有所取,必表其名。对于胡文英如何解读屈原作品,本文主要从两大方面即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考察。思想内容方面主要考察胡文英对屈原作品历史观、现实观、神话观的解读。艺术特色方面主要考察胡文英对屈原形象、屈原作品修辞手法和语言的解读。胡文英认为屈原在作品中展现了一个“无聊”的形象,而在与怀王的君臣关系中,屈原、怀王均有误。他提出了以求女喻求君侧之贤人之说,受到游国恩等人的认同。他认为屈原作品是押韵的,并具有楚地方言的特色。但他释读屈原作品也有一些牵强附会之处。同时,本文亦考察了胡文英注骚的时代特色,如以“时文”之法评点屈原作品、考证的特色。总之,胡文英注骚既有汉儒治经训诂的余风,亦注重对屈骚文脉大意的梳理。而《屈骚指掌》注释简约而不乏新见,是一个值得楚辞研究者一读的楚辞注本。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