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广西三江县为例
【6h】

基于网络化治理的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以广西三江县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探讨

2.1 网络化治理的概述

2.1.1 网络化治理的缘起

2.1.2 网络化治理内涵

2.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研究

2.2.1 公共产品概念与内涵

2.2.2 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概念与特性

2.3 理论工具与研究对象的契合

第三章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逻辑归因

3.1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概况与特点

3.1.1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基本概况

3.1.2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与非贫困地区的比较

3.2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

3.2.1 供给总体水平不高

3.2.2 供给结构不平衡

3.2.3 供给效率低下

3.3 广西三江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问题的逻辑归因

3.3.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完善

3.3.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互动平台欠缺

3.3.3 农村公共产品监管缺失

3.3.4 农村地区基层组织供给能力低下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比较与经验借鉴

4.1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

4.1.1 美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2 韩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1.3 印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4.2 国内部分省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

4.2.1 江苏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

4.2.2 广东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

4.2.3 重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

4.3 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借鉴意义

第五章 网络化治理下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策

5.1 网络设计: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与村民多元联合格局

5.1.1 政府树立良好的公共价值意识

5.1.2 培育并选择多元的合作伙伴

5.1.3 构建多样化的合作治理方式

5.2 网络连接:搭建一个筹资、决策、沟通的互动平台

5.2.1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公共产品筹资制度

5.2.2 构建良好的决策互动平台

5.2.3 构建良好的沟通互动平台

5.3 网络与责任共担:完善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职责、激励与监督保障措施

5.3.1 明确各级政府及其他主体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责

5.3.2 建立与完善政府的激励机制

5.3.3 完善贫困地区公共产品供给过程的监督保障措施

5.4 网络化治理能力:加强政府、农村群众组织与农民治理能力建设

5.4.1 提升基层政府网络治理能力

5.4.2 加强农村群众组织及村民的自治能力提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加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仅对提高农村群众生活水平,统筹社会协调发展,而且对促进全体公民享有基本权利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如何使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维护基层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公共产品理论、网络化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以广西三江县为实证研究,对贫困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存在问题及基本逻辑归因。最后结合笔者的实践工作经验,在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文章分为六个部分,主要按照以下框架来展开分析。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论述了文章的基本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可能创新之处等。
   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部分。主要运用了网络化治理理论与公共产品理论,并对其进行概括分析。
   第三部分为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部分。本文以广西三江县为研究对象,对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论述。论文认为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体水平不高、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与其供给体制不完善、供给主体互动欠缺、产品监管缺失、基层组织供给能力低下等有着必然的联系。
   第四部分为国内外比较分析部分。论文在国外选取分析了美国、韩国、印度,国内选取了江苏、广东、重庆为分析对象,简要探究他们的作法与经验,并梳理分析出对文章的借鉴意义。
   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在前文分析论述的基础上,从网络化治理理论依据下,就网络设计、网络连接、责任分担与治理能力等几方面提出了相关的路径选择,如建立政府、市场、社会与村民多元联合格局;搭建筹资、决策、沟通的互动平台;实施公共产品的监督保障措施;加强乡镇政府、农村集体与农民综合能力提升等。
   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总结论文研究情况,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