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困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视角
【6h】

当前中国社会的利益困境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解读

2.1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基本思想

2.1.1 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范畴

2.1.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利益范畴的科学论述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利益关系分析的方法

2.2.1 主体分析法

2.2.2 历史分析法

2.2.3 全面分析法

2.2.4 实践分析

2.3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人文精神

2.3.1 人的本质和利益

2.3.2 马克思利益观的人文精神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困境及成因分析

3.1 当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利益本质

3.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前中国的社会性质

3.1.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本质

3.2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

3.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分化

3.2.2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矛盾的特征

3.3 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成因分析

3.3.1 中国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不完善

3.3.2 权力制约的制度安排不完备

3.3.3 社会发展中公共投入结构不合理

3.3.4 思想文化领域不同的价值观念的碰撞

第四章 破解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困境的思考

4.1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协调的可能性

4.1.1 价值论依据

4.1.2 实践论依据

4.2 当前中国利益关系协调的价值取向

4.3 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协调困境的出路

4.3.1 完善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4.3.2 完善协调利益矛盾的法律和道德机制

4.3.3 建立健全主体的利益表达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宗旨是追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而利益问题是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利益”一词出现频率极高。正是现实的利益疑难推动了马克思新世界观的产生,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范畴。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可以从马克思主张的人的本质上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是把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论证与对人的本质的探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认为,利益就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一切东西,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利益的主体是人,人在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并占有人自己的本质。利益产生于实践活动中,并包含在人们的社会关系中。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
   洞察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人类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又要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利益是社会和时代的产物,利益所指的内容不会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利益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内容和新特点。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的出现,催生了利益分化和利益格局的重构,导致了利益主体的利益差异、矛盾甚至冲突;在历史进入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与利益有关的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人们的利益诉求多样化,加上社会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人们不满的声音越发强烈,甚至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这就是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着的利益困境。
   破解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困境,我们应回到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并用变化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在社会发展理念的改善和社会制度的安排上更多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深刻、更彻底地关注和解决人的利益问题,从而促进人全面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