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6h】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创新及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常规治理模式

2.3 本文的理论分析视角——协同治理理论

第三章 南宁市交通拥堵现状以及成因分析

3.1 南宁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后果

3.2 南宁市交通拥堵成因浅析

第四章 协同治理视域下的南宁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建议

4.1 政府部门转变治理理念

4.2 明晰各治理主体权责

4.3 完善参与机制及提升主体参与能力

4.4 提升治理效率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城市交通状况是衡量一个地区公共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反映城市宜居程度的首要缩影,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因素。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拥堵开始在我国不同规模的城市中蔓延,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环境,成为了各地公共管理部门不可规避的问题。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理论上进行了许多研究,在实践中形成了增加交通供给模式、交通需求管理模式、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度完善模式等交通拥堵治理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学者也在交通拥堵治理领域展开了积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层面,缺乏对治理主体、治理模式以及治理途径的综合性研究,在实践层面,我国城市交通治理领域存在着治理主体较为单一,社会组织、公众参与度低,治理效果普遍不理想等现实问题,急需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新的探索与实践。20世纪70年代,协同治理理论逐渐在西方兴起,其所倡导的主体多样性、权威多样性和系统整合性的治理思路,以及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及职能,构建协同参与的制度体系,提升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实现路径,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治理提供了新思路。鉴于此,本文在理论研究层面,从协同治理视域探讨交通拥堵治理的问题,打破了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规划模式以及经济杠杆调节等传统交通拥堵治理的研究角度,从治理主体、治理机制、治理途径等方面探寻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新路径,以期为政府治理提供更广阔的视域,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参考。在实践研究层面,以南宁市作为研究对象,从交通拥堵周期、空间以及混合性等三个角度概括了南宁市交通拥堵现状及不良影响,从治理理念、治理主体、管理体制、治理主体因素、交通政策等方面剖析拥堵问题的成因,认为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为管理观念及模式落后,交通治理主体单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规划及建设缺少科学统筹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措施是:转变政府治理观念,推进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协同治理参与模式,以及合理制定交通规划,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交通信息化建设水平,开展交通需求管理等治理举措。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传统城市交通治理模式难以满足交通拥堵治理的要求,协同治理理念可作为治理交通拥堵新的路径选择和实践尝试。协同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基础是建立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关键点为确立各主体权责,理顺参与途径及渠道;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核心是选择集约化的城市道路规划思路,发展公共交通,以及培养文明素质高的交通参与群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