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供需均衡视角下新农合对城镇农户的实施效果研究——以山西省原平市为例
【6h】

供需均衡视角下新农合对城镇农户的实施效果研究——以山西省原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医疗保险

2.1.2 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2.1.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2 相关理论

2.2.1 社会保险风险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2.2.4 萨缪尔森一般均衡理论

2.3 政府、定点医疗机构与农户的供需关系

2.3.1 政府与农户的供需关系分析

2.3.2 定点医院与农户的供需关系分析

第三章 新农合实施中的供需不均衡

3.1 政府对新农合的供给现状

3.1.1 政府对新农合的制度供给不足

3.1.2 政府对新农合的财政供给不足

3.1.3 政府对新农合的监管供给不足

3.2 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供给现状

3.2.1 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供给不足

3.2.2 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供给不足

3.2.3 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效率供给不足

3.3 城镇农户对新农合的需求现状

3.3.1 城镇农户对政府的制度需求

3.3.2 城镇农户对医疗机构的服务需求

3.3.3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

第四章 山西省原平市新农合实施的实证研究

4.1 山西省原平市概况

4.1.1 原平市简介

4.1.2 原平市新农合实施现状

4.1.3 样本来源及问卷访问

4.2 原平市新农合实施现状分析

4.2.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4.2.2 原平市新农合实施效果评价

4.3 原平市新农合供需不均衡的成因与分析

4.3.1 原平市政府对新农合的制度供给不足的影响因素

4.3.2 原平市定点医疗机构对新农合的服务供给不足的影响因素

4.3.3 原平市参保农户对新农合需求不足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解决原平市新农合实施中供需不均衡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供给层面

5.1.1 提高信息透明度,增强制度宣传力度

5.1.2 优化筹资报销方式,简化报销手续

5.1.3 保障政府筹资主体性,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5.1.4 联合商业保险,强化医疗供方体系

5.1.5 加快制度立法,建立供需三方监督制度

5.1.6 促进城乡医保衔接,向全民医保迈进

5.2 医疗机构供给层面

5.2.1 优化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5.2.2 调整药品目录,取消报销时间限制

5.2.3 放宽民营医疗机构准入,满足医疗层次化需求

5.2.4 培养全科医生,建立契约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简称新农合)自2003年起正式实施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切实为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水平,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人们对于新农合保障制度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作为新农合的制度供给者的政府和服务供给者的医疗机构,在制度供给和服务供给的过程中并未真正实现与参合农户的需求达到持续均衡状态。众所周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三大体系组成,这三大医疗保障体系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的保障水平呈现依次下降的状态。与此同时,在我国大力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群特殊居民群体,即城镇农户,他们是生活在介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一类过渡性的特殊群体,由于其特殊属性,从供需均衡视角下研究其在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状态,对我国实现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和“全民医保”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从供需均衡的视角出发,对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并以山西省原平市为实证案例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实证分析和研究新农合制度对城镇农户的实施效果,从而从制度供给方、服务供给方和需求方三个方面发现当前供需不均衡的表现和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希望为解决新农合实施过程中的不均衡问题贡献微薄之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