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方言电视节目的城市形象构建研究——以柳州电视台《摆古》为例
【6h】

方言电视节目的城市形象构建研究——以柳州电视台《摆古》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2.1 个案研究法

1.2.2 内容分析法

1.2.3 论文创新点

1.3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1.3.1 方言电视节目

1.3.2 城市形象构建

1.3.3 方言电视节目与城市形象

1.4 基础理论

1.4.1 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和争议

1.4.2 城市形象构建

1.4.3 大众传播媒介的城市形象构建

1.4.4 是“桥”还是“墙”?——方言在城市形象构建中的角色定位

1.4.5 城市电视台方言电视节目的城市形象构建

第二章 方言电视节目《摆古》概述

2.1 柳州市的城市形象和柳州地区文化

2.2 《摆古》的诞生和发展

2.3 《摆古》的经营和演变

2.3.1 经营状况

2.3.2 主持人形象

2.3.3 两次改版

第三章 《摆古》的城市形象构建

3.1 柳州话的特质和市民形象构建

3.2 《摆古》节目构成

3.2.1 街头巷尾:民生新闻——城市形象之叶

3.2.2 有古来摆:民俗专题——城市形象之根

3.2.3 话中有话:方言学习——城市形象之魂

3.2.4 掌上万象(世间万象)和聊天:互动与服务——城市形象之情

3.3 形象构建的内容分析(样本为2011年8月—2014年7月近三年中构造周抽样共131期节目)

3.3.1 构造周抽样和编码表的设计

3.3.2 “街头巷尾”城市形象构建议题分析

3.3.3 “有古来摆”城市形象构建议题分析

第四章 《摆古》城市形象构建特色与优势

4.1 多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化构建”

4.2 讲故事、摆民俗的“差异化构建”

4.1.1 述说历史故事

4.1.2 展现文化习俗

4.3 亲市民、重互动的“本土化构建”

4.3.1 以小见大:体现最基层的市民生活与情感

4.3.2 重视互动

4.3.3 体现民生节目的服务性

4.4 灵活运用活动和新媒体的“品牌化构建”

4.4.1 借助活动打造品牌

4.4.2 依靠新媒体扩大品牌

4.5 善导正、勤监督的“正能量构建”

4.5.1 功能:引导和监督 怀旧与传承

4.5.2 积极传播正面城市形象

4.6 亲切而“去俗’’的“本地话构建”

4.7 报道结构、叙述方式丰富的电视构建

4.7.1 报道结构形式丰富多样

4.7.2 叙述方式多样,“古仔”引人入胜

4.7.3 依托本土电视台

第五章 《摆古》城市形象传播的劣势和策略

5.1 改善城市形象侧面构建失衡

5.2 改善“方言双刃剑”带来的“内外传播失衡”

5.3 细节处推进“差异化传播”

5.4 “横竖结合、时空结合”——进行多媒体整合传播

5.5 学会进行危机公关、注重媒体“矫正”功能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2 “适度化’’——“退中取胜”的迂回战术

6.2 “精品化’’——打破方言迷墙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城市形象作为城市软实力的关键成为城市竞争的焦点。然而我国城市形象普遍存在着同质化、文化单一、定位模糊等现实问题。作为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的核心载体,大众传媒为社会大众提供着大部分的城市形象来源,城市形象构建的大众传播媒介策略这方面的研究至关重要。由于性质特殊,方言电视节目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处于舆论焦点,方言节目对地方文化传播的先天优势和其对城市形象的传播也愈发受到关注。
  作为柳州电视台的方言节目,《摆古》凭借新颖的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的准确掌握,成为广西区内具代表性的方言栏目成功案例。本研究立足于《摆古》的节目定位,电视媒体的具体特性,分析《摆古》城市形象的构建形式和内容,探讨方言电视节目和城市形象构建、城市文化传播的关系,得出其采用“正能量构建”、“本地话构建”和依托地方电视台特点的构建形式,在构建城市形象上存在“立体化”、“差异化”、“本土化”、“品牌化”的特点和优势,存在“城市形象侧面构建失衡”、“城市内外传播失衡”等问题,并提出细节处推进差异化传播和多媒体整合传播等策略。对方言电视节目构建城市形象的发展提出“适度化”、“精品化”的设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